长空比翼演员表

导演:李舒田,王冰
日期:1958-01-01
热度:3

描写一个农民出身的空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经历严峻的战斗锻炼,克服个人主义,接受集体主义教育,成长为空军军官的故事. 在抗美援朝时期,张虎成为一名志愿军空军飞行员。

导演(2)
李舒田,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1923年10月27日出生于河北完县一个农民家庭里,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11月参加八路军曾任晋察冀军区三军分区冲锋剧社演员,1942年进华北联大文学院戏剧系学习,1945年起任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十二团宣传队队长、第五军分区北进剧社副社长、晋冀剧社副社长兼戏剧队队长、军文工团团长,总政话剧团分队长,总政京剧团团长等职。曾在多部话剧中男扮女妆,在话剧《电线杆子》中饰青年妇女,《打鬼子去》中饰张大嫂,《劫后》、《一心堂》中饰老太太等,1952年在长影故事片《丰收》中饰主角——村支书。1956年2月调八一电影制片厂任导演,曾与人合作编导了纪录片《护航》和故事片《长空比翼》,并在《长空比翼》中饰飞行员,同时还导演了《海阔天空》,《突破乌江》(与人合作)、《蒙根花》以及《白求恩大夫》等。此外他还在影片《战上海》中饰解放军肖师长,参加了《盼》、《将军塞上曲》等剧本的改编。1988年6月4日因病逝世,生前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晋察冀文艺研究会会员。
童星演员,毕业于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小学初高中),大学就读Saint Mary\'s University。个人作品  2000年  《大宅门》饰少年白景琦  2001年  《我这一辈子》饰顺子童年  2002年  《大宅门2》饰少年李天意  《铁齿铜牙纪晓岚(续集)》饰历小春
演员(18)
曹会渠(1930—2018),原籍山东蓬莱,1930年12月出生于辽宁丹东。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最小。父亲是安东老东华大药房掌柜。1945年到安东高中上学,参加了校乐队和文艺宣传队。1948年5月,在沈阳读书时参军,成为东北人民解放军辽吉军区五分区宣传队宣传员。同年底参加辽西战役和解放沈阳的战斗。后该队改编为解放军第49军162师宣传队。1951年随军南下广东韶关,任师文工团分队长。1951年,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举办文艺会演,48军为排演《董存瑞》,把曹会渠调到48军文工团。1951年5月文工团到武汉表演,曹会渠凭董存瑞一角获演员奖,师党委给他记了一大功,并让他代表中南军区去北京参加全军首届文艺会演。1952年被调到中南部队艺术剧院(1953年剧院迁广州,改为战士话剧团),由此成为专业话剧演员。此后演出《曙光照耀莫斯科》《春风吹到诺敏河》《保卫和平》等话剧,其中在北京参加全军第二届文艺会演的话剧《南海战歌》受到新华社记者和戏剧界的称赞,由此曹会渠获军区嘉奖。1964年6月19日晚,曹会渠和战友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南海长城》结束后,受到毛主席上台接见。  1956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电影《铁道游击队》中扮演刘洪大队长。1958年主演电影《长空比翼》。文革期间曾被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6年回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任导演。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获平反。之后出演了《第十个弹孔》《爱情与遗产》《飓风行动》等多部电影。晚年定居广州。2018年6月底在广州病逝,享年88岁。
王润身,河北雄县人,少年时代习拳练武学唱曲艺。后来,王润身参军当了兵,因为有点文艺才能被分配到了文工团,文工团里唱念做打的训练,为他扮演杨子荣打下基础。王润身曾经回忆:“我白天上学,晚上到武术馆去练武术,练形意拳,那时候一专三会八能,我也跳舞,什么骑兵舞、马刀舞、炮兵舞、鄂伦春舞我都跳过,我的形体很受我指挥。”  从影之后,王润身以《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关敬陶等形象成名,他的表演浑厚刚毅,带着河北乡下口音的台词让观众听来朴实地道。“文革”中,王润身英雄落难,被打回原籍劳动改造。1979年,王润身凭借在长影厂拍摄的电影《北斗》中的表演重返银幕。之后,又拍摄了《不该发生的故事》,该片在1984年连续荣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四届金鸡奖特别奖和第七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离休后王润身也没有离开演艺事业,又加盟拍摄了《光荣街十号》、《张学良将军》等电视剧。2007年9月27日19时30分,王润身因心脏衰竭逝世,享年83岁。
1932年8月,杨洸出生于北京一香书门第,父亲是大学教授。从小酷爱文艺的杨洸,以优秀成绩考入华北大学音乐科,主攻声乐。毕业后分配到中央音乐学院任专业演员。由于她土生土长北京,说一口纯北京普通话,加上那双扑闪扑闪能“说话”的大眼睛,唱歌舞蹈之余,她还常常担任报幕、诗朗诵的角色。在抗美援朝的初期,杨洸随学院组织的“音乐列车”在东北的演出,让才气逼人的她在当地备受欢迎。  1950年由组织推荐参加设在北京的中央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学习电影表演专业,与她同期学习的还有从全国各地各文艺系统抽来的李亚林、张圆、叶琳琅、印质明、赵联、于洋、刘世龙等后来名诵一时的电影明星,杨洸与从部队来的庞学勤就是在学习班里相识后相爱。  在学习期间,杨洸参加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大型话剧《屈原》的演出,与赵丹、白杨、谢添等同台,她演婵娟一角。三年学习即将毕业时,杨洸被东北电影制片厂(长影前身)借去拍故事片《无穷的潜力》,她扮演青年女工朱姑娘。演完这部银幕处女作,杨洸毕业分配进新成立的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1955年,杨洸又一次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丹娘卓娅》,并征服了孙维世、吴天等主考官,而考入了留苏本科班。但前苏联专家鲁拉廖夫认为女演员最宝贵的是青春,出国学习5年会严重耽误她的才艺。出于特殊考虑,苏联专家建议她去报读刚建立的北京电影学院首届表演班,在国内直接接受前苏联电影专家们的教学。杨洸又一次坐进教室面对电影表演教育专家。  两年后毕业,她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她刚到长影厂报到,就接到八一厂的邀请,在反映抗美援朝志愿军空军英勇作战的故事片《长空比翼》中分饰两人:女主角杨华与女护士小郭。由于她在银幕内外的表现都十分突出,八一厂领导很赏识她,希望她能留下。但她二话不说,就奔回长影参加描写农民武装斗争的影片《心连心》的演出,与庞学勤首次夫妻合作,她演秀清,老庞演地下党员李文彩。两年后,在《烽火列车》上,夫妻俩再度联手,她演志愿军女战士苗景春,老庞饰演王书记。  在拍《烽火列车》前这段短短几年时间,杨洸相继拍了《海上神鹰》饰渔家女秀姑,在《钢珠飞车》饰农家女二妞,在《冰上姐妹》饰滑冰运动员王冬燕,在《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饰小翠。也正是由于她频频亮相银幕,频频出现在水银灯下,在她刚拍完《烽火列车》时眼睛就出现问题,经诊断为“尖端劳损性眼疾”并发展到“玻璃障体出血”。导致拍《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时,小翠一角换上宋雪娟顶替。  就这样,一位本应大红大紫、冉冉上升的电影明星,因患眼疾而于上世纪60年代淡出影坛,日后又患上高血压与心脏病。由于身体欠佳,后期她的工作主要放在剧团招考学员和教学,还参与多部译制片的配音工作。  1986年,杨洸随时任长影厂副厂长的丈夫调到珠海工作。庞学勤任珠海市政协副主席,离休后仍关心珠海的影视文化事业。杨洸在市文化局退休后,过上安逸的晚年生活。可以说,杨洸虽然失去她一生挚爱的银幕,但她收获了家人对她一往情深的爱。在她备受病痛困扰的漫长岁月里,是丈夫庞学勤对她不离不弃,对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呵护,夫妻相濡以沫,牵手走过半个世纪的艰辛与欢乐。让杨洸欣慰的是两个儿子都各自成才,大儿子庞好继承父母的衣钵,已成为独当一面的第六代导演,大儿媳东方闻樱是制片人又是影视明星;小儿子庞洋从事商贸,小儿媳刘铁君业余创作了好几个影视剧本。  2004年6月15日晚8点零8分,杨洸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于珠海逝世,享年72岁。
王仁,1932年生,山东烟台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获终身专家成就奖。原空政话剧团团长、编导组长,为中国剧协会员、首都老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理事。1945年到胶东文协工作。1947年走上戏剧舞台,先后在烟台燎原剧团、胶东文协文工团工作,1950年到空政文工团从艺。曾在《年青的鹰》、《以革命的名义》等多部中外名剧及《长空比翼》、《飞越天险》、《英雄坦克手》、《红鹰展翅》等4部影片中任主演。1978年办理了离休手续。1979年,他编导的话剧《这里通向云端》参加全国话剧汇演获二等奖。《女飞行员》在全国引起轰动,《人民日报》曾破例全文刊登剧本。后来剧团排演了话剧《九·一三事件》,在北京等地上演百余场。王仁在舞台上扮演晚年毛泽东。1991年在影片《毛泽东和他的儿子》中出演老年毛泽东,该片荣获当年的“政府奖”。后来王仁还创作了电影剧本《诗人毛泽东》。他还参演过《中国神火》等影视作品。
张元方,男,1946年3月生,浙江宁波人。无党派人士。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公路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第八至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道路交通科研工作。2006年2月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
陈瑶,1994年10月31日出生于四川,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14年,还在北京电影学院就读的陈瑶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旋风十一人》;之后,主演民国玄幻网络剧《无心法师》,凭岳绮罗一角崭露头角,并获得了“金骨朵奖”网络剧最佳女配角奖。2016年,主演的都市青春剧《致青春》播出,陈瑶饰演玉面小飞龙郑微。2017年,主演的民国玄幻网络剧《无心法师Ⅱ》上线,陈瑶在剧中反串饰演男儿身的小丁猫。2018年2月8日,主演的古装宫廷玄幻剧《柜中美人》在优酷播出;同年,主演美食题材青春励志剧《像我们一样年轻》。2019年1月12日,在第三届金骨朵网络影视盛典获得年度网络实力演员奖;同年2月,与韩东君再度搭档主演古装玄幻剧《无心法师Ⅲ》;5月,主演古装探案言情剧《少女大人》。
李舒田,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1923年10月27日出生于河北完县一个农民家庭里,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11月参加八路军曾任晋察冀军区三军分区冲锋剧社演员,1942年进华北联大文学院戏剧系学习,1945年起任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十二团宣传队队长、第五军分区北进剧社副社长、晋冀剧社副社长兼戏剧队队长、军文工团团长,总政话剧团分队长,总政京剧团团长等职。曾在多部话剧中男扮女妆,在话剧《电线杆子》中饰青年妇女,《打鬼子去》中饰张大嫂,《劫后》、《一心堂》中饰老太太等,1952年在长影故事片《丰收》中饰主角——村支书。1956年2月调八一电影制片厂任导演,曾与人合作编导了纪录片《护航》和故事片《长空比翼》,并在《长空比翼》中饰飞行员,同时还导演了《海阔天空》,《突破乌江》(与人合作)、《蒙根花》以及《白求恩大夫》等。此外他还在影片《战上海》中饰解放军肖师长,参加了《盼》、《将军塞上曲》等剧本的改编。1988年6月4日因病逝世,生前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晋察冀文艺研究会会员。
高保成,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其表演朴实自然。1938年参加八路军。195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演员。1954年在电影《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中扮演游击队员“老虎”步入影坛。1955年拍摄的《上甘岭》(饰八连长张忠发)为其代表作。  1958年,出演了影片《狼牙山五壮士》、《渡江探险》等。1961年,调入八一厂,参加演出的影片有《长空比翼》、《汾水长流》、《闪闪的红星》、《回头一笑》、《四渡赤水》、《人生》等。1993年,在谢晋导演的影片《老人与狗》中扮演魏老汉。
袁霞,1933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黄县,八一电影制片厂一级演员。1948年参加胶东文协文工团当演员,曾在《送郎参军》中饰妻子、《王秀鸾》中饰妇女主任。1950年随文工团编进空政文工团,在《英雄车地》、《反击》等剧目中饰演角色。1956年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当演员。 三十多年来,她曾在故事片《激战前夜》中饰公安战士周洁,《永不消逝的电波》中饰女主角何兰芬并获南斯拉夫国际电影节最佳优秀女演员奖,《金铃传》中饰兰英嫂,《奇袭》中饰朴金玉,《带兵的人》中饰连长妻子,《苦菜花》中饰星梅,《县委书记》中饰妻子,《江山多娇》中饰岳仙嫂,《鄂尔多斯风暴》中饰阿达玛,《花枝俏》中饰母亲等。并在一些话剧和电视剧中饰演重要角色。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曲云,原名曲秀云,女,1928年生,山东牟平人。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幼年家境贫寒无力读书。直到1940年家乡解放才读小学。在学校担任过儿童团长和姊妹会长。1944年考入胶东实验学校学习。1946年被胶东文协文工团招为演员。饰演过歌剧《白毛女》中的王大婶、《血泪仇》中的王仁厚妻等角色,被评为模范工作者。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参加《太平天国》、《故乡》等剧的演出,荣立三等功。1948年任该团政治指导员。建国后,1950年调空军政治部文工团任指导员兼演员。1954年转业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工作。1956年调入八一厂演员剧团任演员。参演和主演了《金铃传》、《县委书记》、《奇袭》、《突破乌江》、《哥俩好》、《英雄坦克手》、《岸边激浪》、《雷锋》、《苦菜花》、《山村新人》、《女交通员》等几十部影视剧。1980年代离休。2003年获第九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