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人演员表

导演:陈怀恺
日期:1961-01-01
热度:5

描写一批解放军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在燕窝岛上建设农场。 本片改编著名同名话剧。 一九五八年,从部队转业的高建民,带领一批和他一样,满腔热血的复员军人,一到了北大荒雁窝岛,垦荒种地,建设农场。

导演(1)
演员(14)
袁玫,1964年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毕业于安徽艺术学院,中国内地女演员、制片人。1981年赴香港演出,1983年即被央视选中进入《红楼梦》剧组扮演袭人一角。此后,她几乎再没回到黄梅戏舞台。1988年南下到广东电视界做演员,主演过《公关小姐》《赵氏孤儿》等影视作品。2004年起任电视连续剧《故乡的云》剧组执行制片人,从此走上了制片人的道路。现为广东省电视台制片人,广东省政协委员,省青联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表演艺术学会会员。
崔嵬(1912年10月4日—1979年2月7日),原名崔景文,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演员。1959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青春之歌》。1960年,与陈怀皑联合执导戏曲电影《杨门女将》,该片获得第1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1962年,凭借剧情电影《红旗谱》获得第1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1963年,执导抗日电影《小兵张嘎》,该片获得第2届中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迫在文艺界集中的社会主义学院讲习班“学习”。1968年,被关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后被关押在北京卫戍区及秦城监狱。1972年,经过审查,获得“解放”。1974年,执导京剧艺术电影《平原作战》。1978年,执导剧情电影《风雨里程》。1979年2月7日,崔嵬因肝癌在北京逝世。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九十周年活动中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男演员奖。
中国电影演员。父亲早年在昆山谋事,后携家定居。张平幼年丧母,家境亦日趋贫寒,五岁前不得不被带去上海,苏州等地,在亲友的帮助下,在一所寺院办的义校里读完了小学。不久,父亲因中风而半身不遂,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全家七口的生活担子,开始压在刚满十五岁的张平身上,他在影片公司做过公务员,在电影院中做过收票员,也在码头上当过扛包的苦力。
于绍康原籍辽宁大连,生于沈阳。1944年毕业于留日预备学校文科。1949年入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任演员。1956年起任八一电影制片厂 演员。曾在《激战前夜》、《黑山阻 击战》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58年被 错划为右派分子,脱离影坛,下放北 大荒农场做农工。1960年参加话剧《 北大荒人》剧本创作。1961年主演影 片《北大荒人》。同年入北京电影制 片厂。后相继在《小兵张嘎》、《小 二黑结婚》、《大河奔流》、《一盘 没有下完的棋》、《夜行货车》等近 二十部影片中饰演主要或重要角色。  演出影片  1956:激战前夜 1957:水 黑山阻击战 1961:北大荒人 1963:小兵张嘎 1964:小二黑结婚 1965:红石钟声1973:侦察兵1975:海霞烽火少年 1976:牛角石 海上明珠 丁龙镇 1978:大河奔流 幽灵 1979:喜盈门1980:三个失踪的人1982:一盘没有下完的棋1983:夕照街1984:北国红豆1985:夜行货车 1986:失信的村庄1987:望春风京都球侠1988:他选择谋杀 山魂霹雳1990:别哭,妈妈1991:天出血1993:大海风。
王炳彧(1935—1982),男,北京电影制片厂、凤凰影业公司演员。1956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在校期间在北京电影学院实验电影制片厂参加拍摄影片《穿山巨龙》(1958,饰演老司机张果祥)和《父子俩》(1960,饰演地下工作者老高)及短片《同志》。还参加过话剧《党的女儿》、《雷雨》的演出。1959年参加了北京电影制片厂《青春之歌》的拍摄,饰演东北流亡学生。1960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先后拍摄过《北大荒人》(1961,饰车向阳)、《锦上添花》(1962,饰铁英父)、《停战以后》(1962,饰李连长)、《小兵张嘎》(1963,饰老满叔)、《地道战》(1965,饰高老忠)、《浪涛滚滚》(1965,饰牛相周)、《红石钟声》(1966,饰徐海波)、《海霞》(1975,饰刘大伯)、《红雨》(1975,饰王老庆)、《万里征途》(1977,饰周云鹏)、《风雨里程》(1978,饰严昆玉)等影片,还在译制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为地球厅老板库茨曼配音、译制片《桥》中为游击队员迪希配音。1978年底与夫人移居香港,在凤凰影业公司当演员,曾拍摄过《通天临记》(1979,饰黑社会大佬)、《密杀令》(1980,饰开封府班头)、《泰山屠龙》(1980,在序幕里饰演了即刻被反派杀死的众侠士之一)等影片。1982年因心脏病突发病逝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