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演员表

导演:岑范
日期:1981-01-01
热度:3

阿Q是个靠打短工度日的雇农。尽管他“真能做”,社会地位却低下得连个姓儿都没有。未庄地主赵太爷的儿子中了秀才那天,他因自称“姓赵”前去祝贺,却遭到一顿痛打,地保也乘机敲了他200文酒钱。阿Q的人生权利几乎全被剥夺了,就连他向赵府女佣吴妈求爱,竟也酿成了一场“恋爱悲剧”。这次,他除了遭到赵秀才的棒打外,还被迫买了香烛去赵府叩头赔罪,结果弄得倾家荡产。从此,未庄再无人雇他做短工了,他凄然离开了未庄。之后,阿Q又在城里白举人家当了帮工。一天,他因说了句实话,刺痛了举人老爷卑劣的灵魂,被一记耳光打出门外。后来,他因为“没事干”,偷了人家一些旧衣服,“发了财”,又回到未庄。这时,阿Q在未庄人眼里的地位,简直已和赵太爷不相上下。然而,阿Q并未能因此摆脱穷困的厄运,一度“中兴”的历史,很快就结束了。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党进城的消息传到未庄,阿Q忽然神往起革命来,觉得自己似乎就是革命党了,他振臂高呼:我造反了!革命了?”这时,平素威风凛凛的赵太爷,竟然也怯怯地笑迎着阿Q,称起他“老Q”来。这使阿Q十分得意,以至飘飘然起来。在睡梦中,他美美地实现了“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的愿望。但是,阿Q终究没能成为革命党。因为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漠视农民的民主要求,与封建势力“咸与维新”了。阿Q去找未庄的第一号“革命人物”假洋鬼子,欲投革命党,但话还未说完,就被轰出门外。阿Q始终未能真正觉醒,当他尚未来得及弄清革命的真正含义时,就成了“惩一儆百”的牺牲品。他终因赵太爷父子的诬告,而被钻进革命党的知县大老爷和把总大人投进了监狱,胡里胡涂地被充作抢劫犯杀害了。

导演(1)
岑范(1926年1月11日-2008年1月23日),原名岑立范,中国演员、导演,师承香港导演朱石麟和吴祖光。  在上海出生,祖籍广西,与岑毓英有亲戚关系。1945年在重庆肄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早年在上海演话剧,1946年到英属香港投身电影界,做演员,做副导演。  1951年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艺建设,在吴祖光身边做副导演,吴祖光执导的京剧电影《洛神》(梅兰芳、姜妙香主演)、《荒山泪》(程砚秋主演)、《梅兰芳舞台艺术》的副导演都是他。  1956年他执导第1部电影《群英会·借东风》(萧长华、马连良、谭富英、叶盛兰、裘盛戎、袁世海主演)。  1962年,他执导越剧电影《红楼梦》。  他的导演作品还有鲁迅原著小说改编的故事片《阿Q正传》和越剧现代戏电影《祥林嫂》等。  2008年因胃癌在上海去世。  岑范导演作品:  《生与死》1953  《群英会》1957  《借东风》1957  《雁荡山》1957  《林则徐》1957  《春风杨柳》1959  《红楼梦》1962  《牛郎织女》1963  《逍遥津》1976  《李陵碑》1976  《祥林嫂》1978  《阿Q正传》1981  《闯江湖》1984  《碧水双魂》1986  《梦非梦》1993  岑范出演作品:  《同病不相怜》1946  《春之梦》1947  《山河泪》1948  《女罗宾汉》1948  《蝴蝶梦》1948  《血染孤城》1948  《门》1953  岑范副导演/助理导演作品:  《玉人何处》1947  《各有千秋》1947  《春风秋雨》1949  《梅兰芳舞台艺术 上集》1955  《洛神》1956  岑范编剧作品:  《生与死》1953  《雁荡山》1957  《牛郎织女》1963  《梦非梦》1993
演员(38)
严顺开,男。1937年6月6日生于上海。湖北鄂城人。著名影视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59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分配到上海滑稽剧团任演员,从影前一直活跃在话剧舞台上。1981年初登银幕,在影片《阿Q正传》中饰演主角阿Q,荣获第6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瑞士第2届韦维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金手杖奖。之后拍摄了《故乡春晓》、《阿混新传》、《阿潭内传》(自编自导自演)、《女局长的男朋友》等影片。...
李定保(1930--2006)1955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1955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他创造形象的特点是基本功好,有分量,有深度,有力度,沉着而大胆,把揭示人的本质放在首位,追求创作形象要有“理想范本”。他兢兢业业地对待每一个角色,找出他们的不同特点,做到人各有貌。在电影《平津战役》中饰演傅作义,这样一个处境复杂、内心矛盾重重的人物,他更加下功夫,为此受到各方专家的一致好评,获总政治部颁发的艺术特别贡献奖、金鸡奖特别奖,时任国家主席的老革命家杨尚昆特别表扬他“傅作义演得好“。  2006年5月21日因肺癌医治无效而病逝。
李纬(1919年10月25日—2005年8月21日),原名李志远,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祖籍江苏省常州市,中国内地演员。1937年,参演个人第一部电影《中华儿女》,从而开启了他的演员生涯。1940年,出演剧情电影《长空万里》。1948年,在剧情电影《小城之春》中饰演章志忱。1951年,与张莺合作主演爱情电影《只不过是爱情》。1956年,凭借剧情电影《我这一辈子》获得中国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个人二等奖。1961年,主演战争电影《51号兵站》。1963年,主演剧情电影《飞刀华》。1965年,在剧情电影《舞台姐妹》中饰演唐经理。1975年,由其参演的爱情电影《热浪》上映。1981年,主演剧情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1983年,主演剧情电影《没有航标的河流》,他凭借该片入围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1987年,出演剧情电影《菊豆》。1989年,李纬获得第1届中国电影表演学会授予荣誉奖。1993年,凭借电视剧《神禾塬》获得第1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表演荣誉奖。1997年,参演电视剧《风雪夜归人》。2005年8月21日10时,李纬因病逝世,享年86岁。
金一康,中国男演员,曾出演过影片《阿Q正传》。
张幼云,1957年秋考入北京外语学院英语系,1960年以优异的成绩提前毕业,留校执教两年后又脱产进修(读研)。1973年赴伦敦巴斯大学深造。
王苏娅,中国电影女演员,原籍河北蓟县,1938年生于北京,满族。1949年参军,在文工团任舞蹈、歌剧演员。1956年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肆业。她出演的角色以强悍、泼辣著称。如《五朵金花》中的炼钢厂金花、《战火中的青春》中的高山、《海霞》中的阿洪嫂等。1949年参军时她刚满10岁,在部队文 工团任舞蹈、歌剧演员。1956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王苏娅的表演很真实且符合人物个性。在她拍摄《五朵金花》时,著名导演王炎又把这个“面庞长得...
杨宝河(1929--2005.10)山东济南人。在济南基督教教会学校读小学。8岁上小学二年级时,就在圣诞节晚会上,参加了话剧的演出。中学时期就参加业余戏剧活动,曾演出过《警钟》、《夜光杯》、《还我河山》、《小人物狂想曲》、《重庆二十四小时》等话剧。1947年夏到上海,参加了中国实验话剧团。翌年6月返回济南。1948年9月济南解放,他与一些戏剧好友自发组织演出了《群猴》、《全家忙》、《支前模范》、《三世仇》、《一贯害人道》等话剧。1949年初,参加了济南戏剧研究会,并任副会长,演出了《大榆树》和《红军回来了》两部剧目。1950年9月,任济南话剧团副团长,演出过《方珍珠》、《龙须沟》、《当祖国需要的时候》等话剧及歌剧《白毛女》。1952年3月调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任演员。
陈曦,现名陈昊。内地知名男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002级表演班。凭借英俊硬朗的形象,迅速串红成为硬朗派小生的形象代表。演技出众、为人亲和,深受观众的喜爱,尤其在《鹰巢之预备警官》出演反一号云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收获大批影迷。近些年佳作不断,网友称其为新世纪完美男人。2016年,改名陈昊,陆续接拍献礼剧《绝命后卫师》、院线电影《盯上小偷的贼》。
孙道临,原名孙以亮,原籍浙江嘉善,1921年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导演、朗诵艺术家。多次获国内外电影艺术大奖,出任加拿大蒙特利尔等国际电影节评委。历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华夏影业公司艺术总监。2007年12月28日上午8点59分,因心脏病突发,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6岁。  孙道临幼年时代生活在一个知识家庭。1938年入 燕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曾参加燕京剧社的演出,在校期间曾演出过《雷雨》、《生死恋》等剧。  1941年燕京大学关闭,孙道临失学,1943年加入中国旅行剧团,正式开始演员生涯。1943-1944年先后加入中国旅行剧团、国华剧社、南北剧社,演出过话剧《雷雨》、《日出》、《家》、《茶花女》等,并导演《青春》一剧,开始在舞台上崭露头角。  1945年抗战胜利后复学 ,1947年燕京大学毕业,并加入北平艺术馆。翌年入清华影片公司,演出了黄宗江编剧的《大团圆》,孙道临仍扮演三弟,从此登上银幕。1949年,孙道临参加了上海远东影业公司《大雷雨》的拍摄,并在昆仑影业公司完成《乌鸦与麻雀》一片的拍摄。此片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  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导演。是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先后主演 《渡江侦察记》、《家》、《不夜城 》、《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李四光》、《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十余部影片,塑造了各种银幕形象。曾为《王子复仇记》、《白痴》等二十余部外国影片配音。解说的影片《鲁迅传》。  1984年后孙道临自编自导影片《雷雨》、《非常大总统》,并在两片中分别饰演男主角。1992年执导了根据肖复兴小说改编的电影《继母》。2001年,80岁的他导演的电影《詹天佑》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出版有诗歌散文集《走进阳光》、盒带《唐诗欣赏》等。
石灵(1922——1999)天津人,著名作家、演员。幼时曾随堂兄石挥活跃于舞台。1940年于天津商业中学毕业,后当过商店学徒、电话局练习生。1944年在北平华北电影公司拍摄影片。后在职业话剧团任演员。1948年在上海参加文华影业公司,在影片《表》、《腐蚀》、《我这一辈子》中饰演角色。
上海电影制片厂二级演员。1929年12月生,山东人,原华东革大文工团演员,1952年踏进电影 曹铎界,先后拍了60多部影片,十余部电视剧,扮演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他主演的影片有《鸡毛信》(演民兵小队长)、《伟大的起点》(演小秦)、《老兵新传》(演拖拉机手刘成光)、《乘风破浪》(水手老于)、《聂耳》(饰宋怀昭)、《51号兵站》(饰葛海生)、《李双双》(饰会计彦矛)、《难忘的战斗》(饰账房先生)、《喜盈门》(饰强英爹)、《大泽龙蛇》(饰陈工头),《阿Q正传》(饰红鼻子...
史原,男,上海电影制片厂老演员,原名张士原,原籍天津,生于1919年5月31日,1999年2月23日去世。
朱莎,上海电影制片厂配音演员,朱莎的配音真挚感人,1942年起,相继在北京长安剧社、天津南艺剧社、复兴剧团等剧团任演员。1948年入中电三厂,主演影片《青梅竹马》。后在国泰、大华、嘉华等影片公司任演员。建国后, 任职于上海电影制片厂。主演影片《青梅竹马》、《绑架卡拉扬》、《绑架卡拉扬》等。配音代表作《王子复仇记》。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六岁开始从父六龄童(本名:章宗义,猴戏表演艺术大师、绍剧一代宗师,被誉为“南猴王”)练艺学武。1976年6月在上海高中毕业后,考入浙江省昆剧团艺校,专攻武生,曾主演昆剧《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美猴王大闹龙宫》、《武松打店》、《三岔口》、《挑滑车》、《战马超》等,颇受观众好评。1982年,六小龄童在二十五集神话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主演孙悟空一角,被评为中国第六届“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及第一届(新时期十年1978年至1987年)“中国电影电视十大明星”奖,同时,以一百二十三万多张选票当选为“中国第二届电视十大明星”第一名。1998年凭借《西游记续》中孙悟空一角,获得2000年度由中央电视台颁发的全国十佳优秀演员奖。2004年在电视剧《欢天喜地七仙女》剧中饰演太上老君。2007年6月在38集全球首部立体电视连续剧《吴承恩与西游记》中同时扮演吴承恩和孙悟空两个角色。2009年主演电视剧《北平战与和》,饰演胡适。2013年主演的武侠剧《新燕子李三》。
许守钦,男,是一名影视演员。1991年主持《血战落魂桥》和《决战之后》节目、以及2009年主持的《十月围城》节目等。1989年参演《三对半情侣和一个小偷》;2008年参演《都市六人行》、2009年参演《仙剑奇侠传三》等。代表作有《至尊红颜》、《钦差大臣》。
强明原名强云秋,原籍江苏东台,1923年生于上海。1933年临肯学校读书,1936年后在印刷厂、印染厂当童工、学徒。1937年在上海加入孩子剧团,演出宣传抗日剧目,并在新华影业公司摄制的《青年进行曲》中饰演儿童角色。1940年加入抗敌演剧四队,演出《国家至上》、《三江好》、《蜕变》等剧目。1944年在重庆加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及育才学校实验话剧团。1946年回上海,参加上海剧艺社,演出《升官图》等剧目,并从事群众戏剧活动。1947年后在大同电影企业公司、昆仑影业公司参加拍摄《姊妹劫》、《二百五小传》等影片。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副导演、导演,执导影片《激流)》、《水手长的故事》等。此外,还参加话剧、广播剧的演出和导演。曾编导沪剧《黄浦怒潮》、《朝阳沟》、《志在四方》等,创作剧本《归魂》、《关不住的歌声》等。  演出影片主要有1945:还我故乡1948:万象回春、姊妹劫、红楼残梦、乱世女性、新闺怨1949:几番风雨、二百五小传、望穿秋水、自由天地1950:农家乐1951:女司机1952:南征北战1954:不能走那条路1955:两个小足球队1959:今天我休息1980:巴山夜雨。导演影片主要有1958:巨浪(与刘琼合作) 1960:激流(兼编剧之一)1963:水手长的故事(兼编剧之一)。另,副导演的影片有:两个小足球队 (1956) 、牧童投军、 女篮五号 (1957)
梁明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并留校任教。1990年赴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攻读电影制作高级硕士学位(MFA)。在美曾创办华夏电视台任台长、总编导。1997年回国从事创作。1999年调到北京广播学院任教。作为摄影师曾拍摄电影路、远古猎歌、黑眼睛、女帅男兵、棒球少年背水一战、两个人的芭蕾、荷香等;作为导演拍摄过电影黑楼孤魂、假期,电视连续剧城市边缘人、热血痴心、生活的一课等。现主要从事影视创作的教学与研究,同时作为摄影师和导演参...
陈希:深圳广电集团旗下深圳广播电台新闻频率主持人,江苏南通人。主持过《深圳事大家议》、《民心桥》等颇具影响力的时政节目,并曾获得深圳广电集团第二届十佳主持人奖。
程成,男,中国内地著名主持人。1973年8月30日出生于北京,1995年考入中国解放军艺术学院表导演系,1996年开始主持节目。2000年加入《激情九九》(后为激情久久)一炮而红,此后陆续主持多个卫视的大型节目。在天津电视台的《综艺十八街》和北京台的《喜来坞》,曾兼制片人和主持人。2012年7月与王子强成立美食协会,同年9月由中国青年报,博纳通成联合创办的《chat\'s》杂志出任首席运营官,2013年6月起嘉宾主持优购物个人明星品牌节目《惠生活》。2014年出任北京跑车俱乐部首席战略运营官,同年9月任职于河北传媒学院表演艺术学院教师。
周志清 1966年生,浙江浦江人。1985年毕业于浙江省艺术学校婺剧班。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婺剧团二级演员。
倪以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由于十年动乱耽误了她的青春年华,走上银幕时已是中年人,饰演的角色也多为配角,但不少角色都出彩。
袁岳,1932年出生,上海人,职工家庭。小时爱看电影。读初中时,演出过《大地之爱》、《夜店》等话剧。1947年考入上海戏剧专科学校。上海解放第三天,袁岳就参军到了苏南军区文工团,不久随部队到了福建前线,在一个连队当了几年文化教员,参加过剿匪、土改和解放沿海岛屿的战斗,立过二等功。1955年调到南京前线话剧团,演出过《喜相逢》、《战斗里成长》、《布谷鸟又叫了》、《红旗歌》、《烈火红心》等剧目。尤以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塑造的班长赵大大最为著名。  1963年11月,剧团在中南海为毛主席专场演出。结束后,周总理指着袁岳介绍:这个是演赵大大的。毛主席引用戏中的台词风趣地说:“噢,黑不溜秋的,靠边站!这个兵演得像、演得好!”64年拍摄成电影时,他仍演这个角色。当时《霓虹灯下的哨兵》和《舞台姐妹》剧组同时拍戏,越剧名角曹银娣(舞台姐妹中演邢月红那个演员)爱上了这位“赵大大”,遗憾的是,俩人未能天长地久。  文革后调入上影厂,相继出演了影片《江水滔滔》中老工人、《青春》中司令员、《苦恼人的笑》中四人帮体系的市委书记、《燕归来》中党总支书记、《好事多磨》中海军副司令员、《子夜》中纱厂老板、《阿Q正传》中军警把总等角色。
李天济1921年5月出生于江苏镇江,自幼爱好文学,读了大量小说,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八一三事变后,投身22集团军战地服务团,从事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9月来到成都,考入四川戏剧音乐学校。在校期间,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徐州突围》,在报上连载几近一年。1941年起,先后在重庆中央青年剧社、民众剧社、中华剧艺社当演员、剧务、剧务科长、演出部主任。这为他以后的创作生涯,打下了比较扎实的生活基础。  1947年,他回到上海,曾一度担任上海剧人福利会秘书。同年创作了电影《小城之春》剧本,以其独到的视角和富有表现力的结构,通过剧中人物在规定情景中的感情纠葛,折射社会,透析人生,以初生之犊的锐气,对电影特性进行探索,在影坛引起较大反响,后由费穆导演拍成影片。建国后,李天济相继在中央电影局电影剧本创作所、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上海电影制片厂任编剧。先后创作了《今天我休息》、《爱情啊,你姓什么》、《姑娘今年二十八》、《逢凶化吉》等电影剧本,以比较生动的情节,注意电影艺术的视觉造型,并赋之以喜剧性的矛盾冲突,从而产生风趣、幽默的喜剧效果。  李天济亦潜心于表演艺术。1949年在影片《乌鸦与麻雀》中饰演国民党军官侯义伯,并于1959年“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以后,又曾在《魔术师的奇遇》、《阿Q正传》、《八仙的传说》、《绝境逢生》等影片中扮演角色,以其夸张的表演和固有的脸型特征,擅演各类反面人物,在观众中颇有影响。
温锡莹1947年加入国泰影业公司任演员,参加拍摄《遥远的爱》、《痴男怨女》等影片。后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导演。曾执导影片《特殊家庭》。1957年因在《钦差大臣》中魏市长一角配音,获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个人一等奖。
张名煜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影剧演艺名家,率真人缘好。名煜出身书香,秉性率真。1957年反右时,身为上海戏剧学院学生、22岁的名煜,因“满腔热忱讲真话”,被错划为“右派”。名煜却心底无私、穷且益坚地暗中苦练基本功,并从许多师友的同情中,得到不少温暖,从而乐观地直面人生。两年后”摘帽”,遂得恩师熊佛西的厚爱,重登舞台。1979年获得平反的名煜,又因敬业乐群而被选为演出队长与优秀党员。继而并以“李渊”,“赵良”,“林成森”等人物先后荣膺“全国话剧金狮奖”、“宝山高雅艺术奖”、“白玉兰最佳配角奖”等誉称。
王善树,1949年出生,山东人,副主任医师,河北唐山骨伤医院门急诊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