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边激浪演员表

导演:袁先
日期:1964-01-01
热度:2

1949年初,全国解放前夕。东南沿海某渔村莲花乡国民党乡长蛇头疔在当地恶贯满盈,从百姓手中搜刮来大量财产。他预感国民政府大势已去,密谋将财产转移海外。青年农民阿炳及时揭露了蛇头疔的阴谋,被蛇头疔抓住,幸亏游击队赶到,才免遭残害。之后,蛇头疔逃往海外。解放后,阿炳当了民兵队长,在土改和对敌特斗争中,处处带头。1952年的一天,蛇头疔带着一个亲信敌特潜回莲花乡,企图携妻带子逃往台湾。敌特在海边偷船时,被渔民阿亮父女发现。敌特欲持刀行凶,被巡逻的阿炳所救,而蛇头疔却秘密隐藏在其妻淑珍家里。不久,此事被民兵察觉出来,蛇头疔见事败露,便叫淑珍去报假案迷惑民兵,然后趁机逃走。十年后,蛇头疔率小股敌特窜犯大陆。阿炳的妻子阿亮领着儿子牛仔到某小岛割紫菜,恰巧与敌特相遇,蛇头疔扣下阿的儿子牛仔作人质,要阿亮回村给淑珍送信。阿亮为了海岛的安全,他冒着牺牲亲儿子的危险,带领民兵将计就计,登上海岛,在公安部队的大力配合下,全歼了上岛的敌特,并救回了儿子牛仔。

导演(1)
袁先,曾用名袁兴先,笔名海潮,白枫。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1938年参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胶东军区国防剧团演员、教员,胶东军区警五旅、前方指挥部、西海军分区宣传队长,三十二军文工团团长,第三野战军文艺科副科长,第三高级步兵学校文化科科长,总高级步兵学校俱乐部主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艺术室副主任,副军级干部。1984年9月30日病逝,终年63岁。
演员(18)
曲云,原名曲秀云,女,1928年生,山东牟平人。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幼年家境贫寒无力读书。直到1940年家乡解放才读小学。在学校担任过儿童团长和姊妹会长。1944年考入胶东实验学校学习。1946年被胶东文协文工团招为演员。饰演过歌剧《白毛女》中的王大婶、《血泪仇》中的王仁厚妻等角色,被评为模范工作者。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参加《太平天国》、《故乡》等剧的演出,荣立三等功。1948年任该团政治指导员。建国后,1950年调空军政治部文工团任指导员兼演员。1954年转业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工作。1956年调入八一厂演员剧团任演员。参演和主演了《金铃传》、《县委书记》、《奇袭》、《突破乌江》、《哥俩好》、《英雄坦克手》、《岸边激浪》、《雷锋》、《苦菜花》、《山村新人》、《女交通员》等几十部影视剧。1980年代离休。2003年获第九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
赵汝平,193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原八一电影制片厂二级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名誉理事和原演员剧团团长,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从事文艺工作四十余年,曾参加了二十多部(集)话剧的演出与拍摄。
李久芳,男,1929年出生,黑龙江密山县人。早年在牡丹江政府文工团工作。1946 年,入东北野战军炮兵学校文工团任演员,主演过《白毛女》等歌剧。1948年任东野炮兵纵队宣传队下属工兵团宣传队长。1949年先后在四野特种兵宣传队、特种兵政治部文工团任演员。解放初,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总政文工团工作。其间,主演北影 《一件提案 》等影片。后成为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
《看上去很美》导演:张元合作演员:董博文宁元元《大校的女儿》导演:张进战合作演员:袁立郭晓东李静《大境门》导演:宋业明合作演员:刘钧 王挺 徐光明于月仙《青城墙》《神鞭》《紫檀王》合作演员:王挺高明金铭《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导演:陈健合作演员:聂远陶飞霏沈晓海赵亮杨洪武徐雷智高搏《传奇》导演:沈燕林 合作演员:刘奕君王力可马德钟一真《儿女的战争》饰 杨羽 导演:林丽芬 合作演员:习雪、咏梅、陈刚、刘汉强、姚鲁、曹翠芬、...
张连伏,1932年1月27日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54军135师,随军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历经天津、衡宝等战役以及广西剿匪作战。抗美援朝期间,随志愿军政治部文工团深入前线,活跃于坑道之中,为前线部队奉献了一大批鼓舞士气、歌颂英雄的文艺节目。回国后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参加拍摄的电影有《南征北战》、《开国大典》、《海鹰》、《英雄坦克手》、《岸边激浪》、《赤峰号》、《激战无名川》等。导演的话剧有《宋指导员的日记》、《强台风从这里经过》等。2007年4月19日于上海逝世,享年76岁。
山东省人,男,1923年生,1938年入伍,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间一直活跃在舞台上。建国初期调入总政“八一”电影制片厂任电影导演,1992年调入汕头军区任政治部主任,主要抓地方部队建设和民兵工作。 参加部分电影拍演工作,如《战上海》、《岸边激浪》等十余部影片,其中《岸边激浪》在汕尾拍摄,此片为推动民兵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王孝忠(1928—2016),原八一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1928年5月29日出生在沈阳,1942年,就读于“奉天铁路学院”电讯专科。1943年,王孝忠在锦州铁路局供职。1949年,王孝忠入伍后进入东北军区政治部哈尔滨青年干部教导团。同年,王孝忠加入东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后在沈阳军区政治部抗敌话剧团任演员,与后来在电影界享有声誉的著名演员王心刚、张良、田华、邢吉田等人,都同属一个部队文艺团体。2016年1月22日15时20分在广州逝世,享年88岁。演艺生涯他参演的第一部电影作品,是1956年八一厂的《战斗里成长》,也正是从这部电影处女作开始,他在银幕上的角色,便由此开始了长达五十余年的“反派”定型。于是,《赤峰号》中的敌舰长、《战上海》中的敌参谋长、《打击侵略者》中的伪团长、《回民支队》中的叛乱分子、《突破乌江》中的匪营长、《岸边激浪》中的“大金牙”、《南海长城》中的敌特匪首"王中王"……当然,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且与方化的《平原游击队》中的日本鬼子松井并驾齐驱的角色,当属王孝忠的一系列日本鬼子形象,像《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特高科处长中村、《地道战》中的中队长山田、《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情报顾问多田、还有后来八十年代初期的《一个美国飞行员》中的宪兵队长坂田等等,细数起来这些著名影片中王孝忠的日本鬼子形象,几乎占据了他所有出演角色的二分之一。这些同属是日本鬼子,但角色定位却各不相同,因为这其中的日本鬼子,既有诡计多端的特务,又有行伍出身的军曹,王孝忠从整体角色的一体化中,又找出了各自角色中的不同表演区域。这主要是得益于他青少年时代,人生成长的那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孟庆芳,1928年生于辽宁丹东。高中毕业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宣传队演出过《白毛女》、《刘胡兰》、《东海前线》等话剧。部队整编后,先在军区文工团,后在兵团文工团工作,1957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任演员。先后演出过《水》(饰演敌班长)、《黑山狙击战》(饰演中饰演国军团长),《英雄虎胆》(饰演崔阿龙)、《永不消逝的电波》(饰演日本鬼子小仓)、《回民支队》(饰演白富贵)、《海鹰》(饰演机枪班长)、《友谊》(敌翻译官)、《鄂尔多斯风暴》(饰演孟克)、《岸边激浪》(陌生人)等影片,基本上饰演的都是反面角色。  文革中,孟庆芳被迫转业到山西话剧团任导演。后一度又被下放到雁北文工团,不久后又调回省话剧团。期间导演过《洪湖赤卫队》、《喜事烦恼》、《枫叶红了的时候》、《法庭内外》等剧目。1976年后,又在银屏中再现,在《蒙根花》、《二十二昼夜》、《新星》、《尹灵芝》、《唐王开基》、《攻克太原》、《临汾攻坚战》、《晋中战役》、《元帅的思念〉、《当代愚公》、《关公》等影视剧中扮演不同类型角色,还导、制了影片《贺龙将军》、《柯棣华大夫》、电视剧《风云黄沙岭》等。1980年代末在珠江电影制片厂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