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点鸳鸯谱演员表

导演:约翰·休斯顿
日期:1961-01-01
热度:5

由于离婚和自身觉悟的提高,罗斯琳塔伯跟一群“不相称”的人做了朋友,包括成熟的牛仔盖、悲伤的飞行员、机械师吉都以及弄得头破血流、满身是伤的骑术表演者珀斯。他们的背景各不相同,又生活在离婚率全球最高的里诺镇,他们的婚姻故事曲折离奇。在他们的过把瘾就死的生活方式影响下,罗斯琳体验到了自由、愉快和激情,但是在罗斯琳和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在现实中相冲撞时,她必须冒着失去朋友,甚至是丢失唯一真爱的危险去挽救无辜的生灵……

导演(1)
约翰·休斯顿是一位以反叛和古怪著称的伟大导演,9次被奥斯卡提名,曾摘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本奖,其他奖项更是难穷其尽。  1906年8月5日,具有苏格兰和爱尔兰血统的约翰·休斯顿出生在内华达的一个小镇,据说这个小镇是约翰的祖父在一次牌局中赢来的。他的父亲就是日后成名的演员沃尔特·休斯顿,母亲是报社记者,经常周游各地寻找素材。约翰是家里的独生子,3岁时就开始和表演杂耍的父亲登台献艺。约翰7岁时,父母离婚了,他不得不轮流跟随着父母。童年时的约翰体弱多病,曾因心脏病和肾病住进疗养院。不过后来,不可思议的奇迹发生了,14岁的约翰中途辍学,成长为一名天赋异禀的拳击手,拿到加州业余拳击锦标赛轻量级冠军,在25场比赛中赢得22场。  18岁时,约翰同中学时的恋人结婚,并开始登上百老汇舞台。可是天生野性十足的他很快放弃了婚姻和表演生活,去墨西哥另谋出路。很快,约翰成为骑兵部队中的官员和专业骑手,同时偷偷编写剧本。为了控制自己的流浪癖,约翰回到美国寻求报导工作,同时为很多报纸、杂志创作短篇小说。1932年,约翰那颗不羁的心再次蠢蠢欲动,他动身前往伦敦和巴黎学习绘画素描,曾几何时,穷困潦倒的他变成了无家可归的乞讨者。  1933年,约翰再度回到美国,开始出演影片,并充分发挥了编剧才能,为华纳兄弟公司创作了多个剧本。约翰的真正成功始于1941年的导演处女作《马耳他之鹰》,该片不仅让亨佛莱·鲍嘉成为了超级巨星,还广受影评人和观众的肯定,即使在65年后,《马耳他之鹰》仍不愧为最伟大的侦探片。  二战期间,约翰以通信兵中尉的身份为美国政府拍摄了多部纪录片,同时他的第二次婚姻也走到终点。1946年,约翰与出演《乱世佳人》的伊夫林·凯斯成婚,但两人的家庭只维持了很短时间。同年,他将著名剧作家沙特的剧本《No Exit》搬上百老汇舞台,虽然票房失败,却赢得了纽约戏剧评论奖的最佳外语戏剧奖。  1948年,好莱坞的殊荣再次垂青于约翰,《浴血金沙》让他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和剧本奖,参演本片的约翰的父亲也拿到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约翰在片中扮演了一位游客,此后他暂停表演长达10多年。  约翰迎来了全盛期,一批最优秀的美国电影也由此而生。另外,作为人权运动的热情拥护者,他和其他人一起于1947年成立了“第一修正案委员会”,以同“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进行坚决斗争。由于失望于好莱坞的黑名单扼杀了很多天才的艺术生涯,约翰同第四任妻子、芭蕾舞演员恩里卡一起移居爱尔兰。1969年,恩里卡因车祸不幸丧生,约翰的第四次婚姻就此画上句号。1972年,在墨西哥的约翰举行了第五次婚礼,5年后,他的最后一次婚姻仍没能摆脱破败的宿命。  60年代,约翰重又回到台前,开始出演了大量影片,其中57岁时出演的《红衣主教》为他赢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同时,他的女儿安吉利卡·休斯顿也开始在父亲的帮助下在表演上取得长足进步,并且终于凭1985年约翰执导的影片《现代教父》夺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80年代中后期的约翰虽然仍然佳作不断,但因患有肺气肿而逐渐力不从心,可他依然不知疲倦,经常一边吸氧一边工作。为了帮助儿子丹尼·休斯顿迈好导演生涯的第一步,身体虚弱的约翰坚持要为丹尼的《Mr.North》保驾护航,不料突发肺炎,在片场辞世,享年81岁。
演员(10)
三十年代好莱坞最著名的男明星,1932年,一部《红色的尘土》使他得以跻身十位最叫座的明星之列。此后《一夜风流》、《乱世佳人》更使他在影视界足以有个立足之地。1938年,他还被加冕为电影皇帝。他是好莱坞一个神话式的人物,集中地体现了独特的美国式的魅力。他的最后一部影片是《不适应环境人》,拍完后不久他就去世了。他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描述的:“他曾走运,并很有体会。”  1901年2月1日,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加地斯地区,原名比利·盖博。他出生后才10个月,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先后将他托给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戚家抚养,址到两岁后父亲再婚时,才接回了他。在11岁那年克拉克·盖博因家境的变迁,不得不中途缀学。  1918年,克拉克·盖博离开家到附近的城市去闯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观看了著名话剧《青鸟》,从此爱上了表演,并且常常去剧院当义务报童,有时也跑跑龙套。后来,他不顾父亲的反对,独自四处漂泊,先后干过鞋匠、电工、售货员等十多种职业。  1923年,盖博在明星剧团临时客串主角,这使他对自己的表演才能有了信心。不久,他认识长他17岁的百老汇演员约瑟芬·狄伦,并受到她的指导。1924年夏天,他们俩来到好莱坞,并于该年结为夫妻。狄伦替盖博改名为“克拉克·盖博”,两人成为了好莱坞历史上最奇异的一对。一开始好莱坞并不接纳盖博,常常嘲笑他“大得像蝙蝠样的耳朵”。饰演了一些小配角后盖博又开始舞台表演,并在休斯顿产生影响。这时电影开始进入了有声时期,盖博流利的英语、英俊的外表,越来越引人注意。  1931年,盖博与米高梅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合同,他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彩色的沙漠》,从扮演一个牛仔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他先后与当时的几位大明星琼·克劳馥、嘉宝合作,一年内拍摄了12部影片,如《自由花》、《残花复艳》、《红尘》等,用勤奋和才华在好莱坞站稳了脚跟。1932年,盖博被评为好莱坞十大最卖座的电影演员之一。  1933年,一部名叫一夜风流的影片,不仅使该片的导演弗兰克·卡普拉一夜之间成了风流人物,而且也让影片的男主角克拉克·盖博一夜成名,占尽风流。盖博所扮演的彼得成为影迷崇拜的偶像,人们争相摹仿这个失业记者的打扮,宽外套、V字领衫、宽边帽风靡一时。盖博因为《一夜风流》的成功,首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称号,这也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首次授予喜剧片演员。  1935年,盖博在耗资200万美元拍摄的《叛舰喋血记》中扮演指挥士兵哗变的英国海军军官,该片当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盖博本人也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1937年,盖博以绝对优势在当年举行的电影皇帝和皇后的评选活动中当选好莱坞的电影皇帝。  1939年,盖博在《乱世佳人》中与费雯丽合作,饰演白瑞德。这一角色的创造标志着盖博艺术事业的颠峰,影片公映时,许多影迷都高喊:“我爱盖博!我要盖博!”一些人对盖博的崇拜已到疯狂的地步。尽管米高梅公司从商业的角度考虑,使得盖博没有再次当选奥斯卡影帝,但影片获得的十项大奖,已使盖博的影响如日中天。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盖博的妻子卡洛尔·隆巴德(盖博一生中最爱的女子)在推销战争公债时因飞机失事而遇难,她在临上飞机前,曾给盖博拍了一份电报说:“亲爱的,你最好去参军。”  1942年,41岁的盖博参加了美国空军,他多次执行战斗任务,很快从二等兵晋升为少校。二战期间,盖博曾参加轰炸柏林的战斗任务,希特勒对盖博的演技十分佩服,曾派出三个飞行中队,想活捉盖博都无功而返。1944年7月,战争结束后盖博回到好莱坞,此后虽主演了一些影片但他一直未能从亡妻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1960年,盖博主演《不合时宜的人》,影片的女主角是一直崇拜他的好莱坞性感明星梦露,影片刚刚完成,1960年11月16日晚2点15分,60岁的盖博在妻子凯伊怀里离开了人世,盖博去世4个月零4天,他一生中唯一的儿子诞生了。
蒙哥马利于1920年10月17日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卡州的奥马哈,他的父亲是个银行商人,他的母亲是当地两个很有身份地位的家族的私生女,处在一个不被家族成员承认的尴尬位置,使她的母亲具有了一种独特的个性。她的母亲一生都试图获得那两个家族的承认,但是不久以后他的母亲就发现,想要获得那两个家族的承认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蒙哥马利出生后,他的母亲将注意力全部转移到这个漂亮儿子的身上。虽然她还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但是她似乎更加宠爱这个最小的儿子,这种宠爱甚至达到一种不可理解的地步。在蒙哥马利刚8岁的时候,母亲便带着他开始了多次长时间的欧洲旅行。他们住好旅馆,受私人的家庭教师管教,并且远离其它孩子。但是对与一个孩子来说,最快乐的事情不过是可以有个朋友。他的母亲拒绝送他去学校,认为在那里他会学到很多很不好的东西。于是他的童年就是在旅馆和私人教师间度过的,虽然他还有个姐姐,但是那也解决不了一个孩子的寂寞。幸好在一位私人的家庭教师的引导下,蒙哥马利开始尝试进行一些表演活动,在表演中这个孤独的孩子展现了他的才华。  1933年蒙哥马利一家人回到曼哈顿生活,在那儿他的母亲放弃了她早年的计划--替她的宠儿谋得一份体面的行当--并开始走访演出代理人来为她的儿子赢得试演机会。可以说他的母亲主宰了他一生的历程,她的母亲对他异常爱护,母亲希望在他的身上获得一种自身的承认。也许是母亲过多的宠爱和保护,使他的性格变的异常脆弱,而在母亲羽翼下过分呵护的成长又增添了他的自卑和敏感。即使日后他成名后,他也一直没有找到丝毫信心,据说他从不看自己出演的电影,因为每当看到自己在银幕上出现的时候,他都会对自己的表现不满,甚至觉得“太难受了”。  1934年他的母亲再次做主,让他跟随一个剧团正式登台进行演出,初次登台的他居然获得了一个满堂彩,于是他的母亲更坚定的替他谋划未来的道路。当他的哥哥和姐姐被送到学校准备进入最好的大学时,除了在纽约的一所私立中学呆了一小段时间外,蒙哥马利继续依靠一位私人家庭教师。他从未取得一张高中毕业证书,对此他抱憾终身。而他的母亲的动机仍然不明,是因为她已经确定她的儿子将成为一个伟大演员而不需更多的正规教育?还是因为这个强悍的女人想要完全控制她最宝贝儿子的生活?20岁的蒙哥马利眉目如画英俊的一塌糊涂,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是百老汇知名演员1946年华纳兄弟公司请他在西部片《红河》中饰演一个角色,公司答应他只签短约并且保留他继续从事戏剧演出的权利。在这部电影中他与著名演员约翰·韦恩演对手戏,饰演这位巨星的养子。两人在戏中情同父子,在漫漫的长途迁徙中,因意见不和而分道扬镳,老牛仔更是扬言再见就是你死我活。当然最终在一场痛快淋漓的打斗中二人又和好如初。拥有脆弱悒郁气质的蒙哥马利在这个早期角色中却是个明朗强势的牛仔形象,在西部那毫不浪漫的血腥屠杀中横枪立马。影片直到1948年才上映,但上映伊始就赢得了巨大的赞誉,观众们惊异与他那近乎完美的容貌,他被好莱坞的影评家们评为最漂亮的男人。  1949年著名的女影星奥莉薇亚·德·哈维兰点名邀请他合作影片《女继承人》。在这部影片中他扮演一个爱情骗子,但是他那忧郁的气质与阴郁的神情却迷惑了女主角,也迷惑了所有的观众。影片上映后他和奥莉薇亚·德·哈维兰双双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女演员的提名,但是很遗憾只有奥莉薇亚·德·哈维兰获得当年的影后桂冠。  1951年他同伊丽莎白·泰勒在《郎心似铁》中共同演出,17岁的伊丽莎白·泰勒立刻对他一见倾心。但是面对这位绝色美人,蒙哥马利却拒绝了。许多人都惊讶,这也是蒙哥马利心中最挥之不去的阴影。也许是母亲过于强势的控制或者其他的原因,从十几岁之后蒙哥马利就惊异的发现自己对女孩子从未有过感觉。而在五十年代的美国,同性恋被视为禁忌,即便是现今也还是一个禁忌。在那个年代虽然有很多演员都是同性恋,但那也是一种不能被公众所接受的不耻行为,是会受到众人排挤和鄙视,而那些同性恋本人也会对自己抱有一种彷徨的,蒙哥马利此后终身生活在这种彷徨中,后来他选择用酒精和大麻来解决这一问题。 不久后人们发现他愈演愈烈的古怪行为——他被撞见在旅馆里和街道上裸奔。他的酗酒和磕药使许多人疏远了他,包括朋友和电影制片商。六十年代由于他的酗酒,制片商已经把他列入最不愿合作的艺人名单中。这个时期他只拍了几部影片,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拍摄于1961年的《纽伦堡审判》,这是一部群星荟萃的电影,年华已经老去的蒙哥马利饰演一个证人,只有十几分钟的戏。那是个没有文化又深受伤害的粗人,些微的弱智和神经质。在这个人物身上你已完全找不到蒙哥马利原来的那种漂亮神采,但这却是一次极为出色的表演,这次表演使得他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但是依然空手而归。  1962年蒙哥马利在《不合适宜的人》中再次饰演一个牛仔,与克拉克·盖博和玛丽莲·梦露演对手戏。但实际上他和梦露成了导演的最巨大问题。梦露的婚姻濒临破裂而,她的毒瘾又在折磨着她,这些迫使拍摄延期。而这个时候蒙哥马利也因为长期的酗酒导致记忆力衰退,在拍片现场他们都在为记住台词而斗争以致不得不反复重拍。但他对这个角色的诠释是他电影生涯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一个带着在他牛仔生涯中留下的肉体和精神创伤的人,有一个他不能摆脱的母亲和一个已对他失望的父亲。也许他能演得如此之好是因为在这个人物身上有这么多他自身的体验。这之后的几年里他再也没有什么值得提起的作品了。《不合适宜的人》的导演曾抱怨蒙哥马利和梦露两个人在现场,就象比赛着看谁能忘记更多的台词  1966年7月23日,蒙哥马利因心脏病突发死于家中。那一年他只有46岁。死亡来得如此突然,然而,正如他自己所说过的一样:“愈接近终结之处,生命愈如繁花盛开……”  了解蒙哥马利的一生,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价。他作为一个演员无法达到自己的顶峰,作为一个男人无法完成自己的使命,似乎他的一生是在一个失败中度过。我只看过他三部电影,《郎心似铁》《夏日惊魂》和一部他不太出名的《车站》,可以说他银幕上的形象贯穿着阴郁悲伤孤独,还有一种近乎儿童般的依赖感。他所有的电影也都是悲剧或者是带有不太明亮的色彩,即使你没有看过他的影片,你也能从他的照片上感觉出来。而他自己的生活恰恰也是一副不太明亮的图画,许多评论都说他性格形成在于他母亲过分的控制,那是一个复杂的心里问题,我无从了解。但是我却理解他的那份寂寞与孤独,不管他所爱的对象是谁,人总是需要有个可以爱的人,有个精神的寄托。也许从一开始他就注定是得不到幸福的人,但是孤独不等于堕落,幸福也不等于拥有。得不到爱,我们可以学会去爱别人,不一定要把自己锁进孤独的深渊。
玛丽莲·梦露,美国20世纪最着名的电影女演员之一。她动人的表演风格和正值盛年的陨落,成为影迷心中永远的性感女神。1999年,梦露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六名。  1945年,当时还叫诺玛·简的梦露成为一名降落伞工厂的检验员。在一次偶然中,摄影师发现了她的外貌,希望将她的照片刊登出来用以鼓舞美军。不久,她搬出了婆婆的家,并与一位模特儿经纪人签约,后者引荐她与二十世纪福斯公司签订第一份演出合约。首先是一部二流影片《Scudda Hoo! Scudda Hay!》中饰演一个哄动教堂的女孩,但是只有一句台词。之后她又扮演一个坐在赛艇上的女孩,但是大部分镜头都被删除,只留下一个长镜头。  往后的几年间,梦露的星途尚未有长足的进展。1948年12月31日,在一场晚会上,梦露邂逅了威廉·莫利斯事务所的合伙人约翰尼·海德,由于海德的极力推荐,玛丽莲演出了两部成名作:《夜阑人未静》和《彗星美人》。  1949年5月27日,摄影师汤姆·凯利为梦露拍摄了数张裸体照片,用以出版金色梦幻小姐月历,后来,这些裸照被登在《花花公子》的创刊号上。据梦露在《我的故事》中的回忆,当初她这么做完全是因为很穷。尽管当时还未有花花公子女郎的说法,但是梦露已经被公认为第一位花花公子女郎。  1951年下半年,福克斯公司确信梦露极具发展潜力,提供她在大银幕的发展空间。到了1954年,梦露已经主演了《绅士爱美人》、《愿嫁金龟婿》和《娱乐至上》等影片,成为当时最耀眼的女明星。但是她对达利·扎努克设计的美女角色感到乏味。于是她解除了合约,前往纽约艺人工作室(The Actor\'s Studio)学习演艺。她与摄影师密尔顿·格林合作成立了自己的制片公司,拍摄了大获成功的《七年之痒》。然而在当时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梦露的事业也起伏不定。之后梦露拍摄的《游龙戏凤》就遭到了挫折。接下来她拍摄了喜剧片《巴士站》。  1962年5月,梦露在肯尼迪总统的生日晚宴上献唱了《总统先生,生日快乐》。当晚她所穿的法国薄纱裙在之后被佳士得以创纪录的130万美金拍卖成功。梦露在即将完成《爱是妥协》一剧的时候,因为绯闻事件被福克斯公司再次解雇。此后梦露的生活较为黯淡。  1962年8月5日,梦露在洛杉矶布莱登木寓所的卧室内被发现已经去世,终年36岁,一代传奇性感女星的人生从此划上句号。
瑟尔玛·瑞特(1905-1969),女,演员。主要作品有《波音波音》、《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等。
埃里·瓦拉赫(Eli Wallach,1915年12月7日-2014年6月25日),美国著名影视和舞台演员,成名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他在《宝贝儿》的精彩演技为他赢得BAFTA最佳新人奖和金球奖的提名。他有很多经典的银幕形象留在电影史中,如1966经典西部片《黄金三镖客》里的Tuco、《豪勇七蛟龙》里的Calvera。托尼奖和艾美奖为表彰其在电影领域取得的成就,2010年11月13日,他在第二届年度州长嘉奖大会上获得终身成就奖。埃里·瓦拉赫于美国当地时间2014年6月25日去世,享年9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