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北战 1952演员表

导演:汤晓丹,成荫
日期:1952-01-01
热度:6

1947年初,解放军华东部队在苏北七战七捷后,进行战略性转移,一营高营长(冯喆 饰)率领部队北撤,在山东桃村集结待命。不少战士和老乡都想不通,高营长和女村长赵玉敏(张瑞芳 饰)耐心给大家做工作。此时蒋军共出动25个师的兵力,企图造成南北夹击。我军在桃村大沙河阻击南线敌人六昼曰,主力部队集中到风凰山围歼北线的国民党李军长(阳华 饰)率领的七个师。高营长接到师长(陈戈 饰)命令抢占摩天岭高地,以阻击敌军张军长(项堃 饰)率领的增援部队,李军长率领的部队已被我军全歼并活捉李军长。高营长又率领部队乘胜追击张军长率领的部队,赵村长也带领游击队配合主力部队,切断敌人退路,又绞断敌人企图炸毁桥梁的炸药导火线,保住了大桥。一场大战开始了。

导演(2)
汤晓丹1929年到上海,结识田汉,沈西苓等戏剧电影界的重要人物。同时迷上电影,经常在电影院一呆就是一整天。1931年,经沈西苓介绍,他进入天一影片公司担任布景师,1932年,在拍摄电影《白金龙》时,导演生病,汤晓丹就顶替做导演工作,影片完成后大获成功。汤晓丹也随即开始了其导演工作,拍摄了影片《飞絮》,《飘零》。1934年起,他赴香港拍片,作品有《翻天覆地》,《民族的吼声》等。香港沦陷后,他辗转到达重庆,拍摄了反映国民党黑暗政治的《天堂春梦》。建国...
演员(13)
陈戈,中国老一辈电影演员。1932年蜀光中学毕业后,思想逐步开化的他对家庭安排的封建婚姻极为不满,于是愤而离家。先考入成都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期间对四川的文明戏(即话剧)产生了浓厚兴趣,参加了中共领导下的成都剧人协社、国防剧社。七七事变后,他同吴雪、王赵湮等人组成四川旅外剧人抗战演剧队到农村宣传抗日,先后任代理队长、队长。  1940年到达革命圣地延安。与同道们组建了延安青年剧院并出任演出部主任。几年间,演出了《塞上风云》、《渡黄河》、《铁甲列车》《抓壮丁》、《雷雨》、《伪君子》、《上海屋檐下》等剧,给广大军民带来了启迪和欢笑,鼓舞了斗志,因为他扮演的《抓壮丁》中的王保长和《雷雨》中的周朴园等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大受观众赞赏,并得到周恩来的亲口赞扬:演得好!演得好!  全国解放后,陈戈先后在北京电影局、长春电影制片厂、中央广播文工团任编剧、导演、艺术指导、创作了大量艺术作品。
原名冯贻喆,原籍广东南海,生于天津。自幼爱好文艺。40年代初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迫辍学,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42年始,先后加入“美艺”、“华艺”、“同茂”和上海剧艺社等进步文艺团体,演出了《家》、《日出》、《上海屋檐下》、《风雪夜归人》、《重庆二十四小时》、《大明英烈传》等话剧四十余部,通过舞台实践,他的演技得到锻炼与提高。  抗日战争胜利后转向电影,参加了国泰影片公司出品的《裙带风》、《忆江南》、《鸾凤怨》、《十步芳草》、《一帆风顺》等影片的拍摄,并担任主要角色。他在田汉编剧,应云卫、吴天导演的《忆江南》里扮演的青年诗人黎稚云,能较好地体现出这个人物的思想演变轨迹,在各种黑暗腐朽势力的影响下从进步逐渐走向堕落变节的历程,这是他从影后的成名作。  1948年离沪去港,曾在《恋爱之道》、《结亲》、《冬去春来》等影片里饰演重要角色。在《冬去春来》中,他扮演了一个纯朴勇敢的青年农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属不易。  1950年,冯喆回到上海,进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60年代初又调去峨嵋电影制片厂,曾先后在《胜利重逢》、《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羊城暗哨》、《沙漠追匪记》、《金沙江畔》、《桃花扇》等影片中扮演主角。其中,《南征北战》中的高营长,这个性格鲜明、生龙活虎的艺术形象,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羊城暗哨》中的王练,由于他能准确地把握住人物的基调,又善于表现人物在瞬息万变的情况下的细微变化,充分显示出他的艺术功力,成为新中国电影史上很有光彩的公安人员形象之一。  冯喆在艺术上有追求,素以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为人们所称道。他深谙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的道理。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莽莽苍苍的川西原始森林、纵横交错的淮河水网地区、峰回路转的胶东老根据地的山村,无不洒下了他的汗水,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的表演才显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他创造的众多的银幕形象,以其潇洒自如的气度,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许。
王力,中国大陆演员。2002年,因出演《插翅难逃》而正式踏入演艺圈;2014年,参演历史传奇剧《赤水河》,在剧中饰演太平军曾广依。
张瑞芳,著名表演艺术家。1918年6月15日出生,原籍北京,生于河北保定。1935年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学习 ,并参加戏剧活动,曾演出《放下你的鞭子》、《黎明》等剧目。抗日战争爆发后加入民族解放先锋队,随北平学生战地移动剧团在各地宣传抗日救亡。1938年至重庆,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怒吼剧社、中华剧艺社等剧团任演员,在二十余部话剧中扮 演主要角色,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棠棣之花》、《屈原》、《家》、《北京人》等。  1940年在重庆参加拍摄影片《火的洗礼》。1946年任长春电影制片厂特约演员,在影片《松花江上》中以质朴的表演塑造了村姑妞儿的形象。1949年后相继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上影演员剧团团长。是全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中国影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影协 上海分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五、六届委员,全国妇联第四届执行委员。因主演影片《李双双》,1963年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张瑞芳主演的其他影片有《母亲》、《家》 、《凤凰之歌》、《三八河边》、《 大河奔流》、《泉水叮咚》等,并在《南征北战》、《聂耳》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表演质朴感人,富于激情。为新中国电影奉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喜剧形象——“李双双”。 张瑞芳曾是话剧舞台上闻名遐迩的四大名旦之一,从舞台到银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形象。2012年6月28日,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
冯奇(1924年-2015年4月13日)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2015年4月13日,冯奇去世。2005年8月,冯奇被授予第10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
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1924年12月出生,河北任丘县人,曾在延安鲁迅艺术海陆空院戏剧音乐系学习、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修班进修。1938年参加革命,在冀中三分区地委担任宣传干事、华北联大文工团担任演员、北京军区抗敌剧社担任演员和教员,建国后一度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当演员和导演,1963年调入北影厂。早年在《大地重光》、(饰指导员)、《翠岗红旗》(饰解放军参谋长)、《南征北战》(饰教导员)等片中担任角色,在《三年》、《天罗地网》等片中担任过副导演,执导了《聪明人》、《马兰花》、《红色娘子军》(舞蹈艺术片)、《苏小三》(合作)等片,《苏小三》曾获北影厂优秀影片奖,此外还创作电影文学剧本《粮食》。
中国著名电影演员。原名杨锡业,1922年出生在山东掖县,1946年参军,后进山东军区文工团任团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曾任中共上海电影演员剧团支部书记、副团长。在从影期间,多扮演士兵、工人等形象。在黑白电影《南征北战》中,铁牛饰演的战士“小胖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却。曾在1986版《西游记》中扮演“弥勒佛”,成为经典。  2015年3月5日逝世,享年93岁。
仲星火,安徽亳县人。1949年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曾在《今天我休息》、《李双双》等近40部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或重要角色。其表演朴实风趣。影片《李双双》中的孙喜旺虽然是个配角,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代表作品:《今天我休息》、《李双双》、《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相思女子客店》、《她俩和他俩》等。  获奖纪录:1963年因在影片《李双双》中饰演孙喜旺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配角奖; 1981年因在《巴山夜雨》中饰演乘警老王,与其他配角演员共获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女配角集体奖。
在《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南岛风云》、《老兵新传》、《51号兵站》、《金沙江畔》等二十余部电影中饰重要角色,并在话剧《家》中扮演主要角色。执导、与别人联合执导了《大庆战歌》(大型艺术性纪录片)、《火红的年代》、《三定桩》、《石油盛开大庆花》(大型艺术性纪录片)、《白莲花》等影片。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摄影家协会会员、顾问。 孙永平于2011年11月24日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81岁。
张鸿眉(1927年7月-2005年12月),浙江镇海人。1948年,出演其处女作《小城之春》,饰妹妹戴秀。建国后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出演影片《宋景诗》等。1963年起,任导演工作,代表作有《飞向太平洋》,《珊瑚岛上的死光》。
项堃(1915年—2009年2月15日),原名王象坤,原籍山东德州,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中国内地演员,毕业于山东济南师范学校艺术体育科。1936年,出演个人首部话剧《镀金》,这是他第一次登上舞台。1942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青年中国》。1947年,主演战争电影《白山黑水血溅红》。1951年,在革命电影《上饶集中营》中饰演国民党军官张超。1955年,主演剧情电影《湖上的斗争》。1957年,主演剧情电影《情长谊深》。1963年,主演剧情电影《停战以后》。1965年,在革命电影《烈火中永生》中饰演徐鹏飞。1974年,在战争电影《南征北战》中饰演张军长。1978年,主演革命电影《大河奔流》。1982年,主演剧情电影《佩剑将军》。1985年,出演剧情电影《奇迹的再现》。1991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同年,项堃获得第3届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2005年,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广电总局批授予了“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2009年2月15日17时45分,项堃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2月27日上午9时,项堃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东厅告别室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