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与三姑娘演员表

导演:李翰祥
日期:1980-03-01
热度:4

乾隆皇(刘永)爱慕苏州名妓三姑娘(潘冰嫦),为了朝夕幽会,竟然在青楼挖了一条地下通道直达紫禁城。青楼内外,乾隆神出鬼没,吓破臣下的胆子。又乾隆在民间行侠仗义,在赌坊,大破赌局……此片揉合千术与少林功夫共冶一炉,将其「英雄化」,通俗热闹。大导演李翰祥揉合野史,正史与个人考据之创作,顺手拈来,皆可风趣解颐。民间传说之美食「金镶白玉牌,红嘴绿鹦哥」的由来,叫你忍唆不禁。

导演(1)
李翰祥生于辽宁锦州,曾就读于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和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1948年赴香港,先后在大中华、长城、大观等影片公司任广告绘制员、布景师。1949年入永华影业公司演员训练班,后任演员。1954年起任导演,1955年独立编导影片《雪里红》。同年入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任编导。先后编导古装影片多部,其中《貂蝉》于1958年获第五届亚洲影展最佳导演奖,《江山美人》于1959年获第六届亚洲影展最佳影片奖,《梁山伯与祝英台》于19...
演员(41)
刘永,原名刘添爵,1952年2月7日出生于香港,祖籍广西梧州。母亲为粤语片甘草演员黎雯,于香港圣保罗英文书院毕业。后到香港皇家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又学习武术,获空手道二段,柔道一段,曾任国术教师。于1968年入嘉禾电影公司,跟罗维导演为副导。于1970年转为幕前,在李小龙的《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等电影担任配角。于1973年离开嘉禾,自由身拍戏,在于聪导演的《狂情》等。1974年午马导演的《七省拳王》是他第一部担任主角的电影。197...
潘冰嫦,香港著名演员,1971年考入丽的映声艺员训练班,毕业后签约为基本演员,先主持综艺节目,未几转演电视剧。1973年开始兼拍电影,首部作品为何藩导演的《春满丹麦》,同年在电影《亡命浪子》中首次饰演女主角,与电影红星邓光荣演对手戏。1977年签约邵氏电影公司,主力在电影圈发展,一度成为邵氏的当红女星。1980年代后期起,潘冰嫦先后在亚洲电视和无线电视演出电视剧及主持节目。1981年约满后离开邵氏,辗转于港、台继续发展演艺事业。淡出娱乐圈后,潘冰嫦活跃于参与义工工作,以及客串演出电视短剧。
她是满洲正黄旗人。父亲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少爷,文革时处境危急,带着妻妾子女逃到香港。富家子弟落难,比穷人更加不济,不得已先后将四个孩子卖到戏班谋生,排行第五的惠英红成了长女。那一年惠英红刚刚六岁,已经跟着妈妈在码头向美国大兵兜售口香糖,聪明乖巧的她颇受大兵喜欢,生意极佳,竟然就靠着这点活计一年年长大。  十四岁,惠英红进入夜总会表演歌舞,身手敏捷伶俐,三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大导演张彻看中,收为干女儿,成为邵氏签约艺员,月薪五百。她演的第一部戏是《射雕英雄传》,扮演苦命女子穆念慈,虽然算不上挑帘彩,也颇为引人注目。几年后,受著名动作导演刘家良提携,主演了许多动作片,成为名噪一时的“打女”。香港影圈里,有真功夫的男星不少,真功夫女星却凤毛麟角,惠英红靠着聪明,好学,能吃苦,竟然以从未学过武术的出身在动作片里站稳了脚跟。  1981年,刘家良导演《长辈》,一个争夺遗产的动作喜剧,惠英红扮演的女主角年纪轻轻却辈份甚高,来自农村不适应城市生活,处境极其尴尬,更与刘家良父子闹出了不少误会,最后终于与父子俩共显身手,齐心协力打败了坏人。片尾惠英红盛装亮相,一口流利英文,效果极其惊艳,不知会不会为她竞争金像奖影后加上许多分数?1982年的金像奖是刚刚举办,更像是一次行内人的聚会,奖项不多,程序也简单,不过也胜在没有后来的诸多掣肘和定势,干净利落地把影后颁给了动作片,影帝颁给了喜剧片,直到现在,惠英红仍然是唯一一位获得金像奖的动作女星。  虽然当时的金像奖还没有太大的影响力,但是影后的头衔仍然让惠英红受益匪浅,一方面薪水暴涨,一方面片约不断。  “那年头,女演员要出头,不拍拳头便要拍枕头。”  惠英红拒绝了送上门来的“枕头”,坚守在“拳头”阵地,以独立自主的新女性形象在男性占据绝对强势的圈子里独树一帜。几年之后渲染女性英姿的《霸王花》系列,更是让她和其它几位主角如胡慧中、李赛凤等风靡一时。直到进入九十年代,杨紫琼、杨丽菁等新一代“打女”崛起,创新的武术设计、多变的拍摄技巧和富有层次的演绎方式更受观众欢迎,惠英红渐渐地退出了影坛一线地位。  无论是在全盛时期还是在低调的今天,惠英红演起戏来,除了飒爽英姿之外,总是有些沧桑落寞的意味,就算是再强势的女中豪杰,镜头前回眸的一刹,也都会流露出一丝楚楚可怜的风情。或许就是这一点点的幽怨和沧桑,使她不同于一味拳脚交加的动作明星,多了许多值得深思回味的底蕴。
早年曾演话剧,1941年开始从影。他是著名性格演员,在不同类型影片中演出不同的角色,均恰到好处。杨志卿从影以来,曾于多位红星合作,如白光、林黛等。其太太陈云华亦是著名电影明星。  1941年从影,在上海艺华影业公司主演影片《黑衣盗》,《现代青年》等。  1942年后,在中联,华影等影片公司任演员,出演影片《秋海棠》。  1947年后,先后入国泰、邵氏等影片公司主演影片《钗头凤》,《金瓶梅》等。 1951年移居香港,加盟邵氏公司,参演超过100部电影,服务长达30年之久,参与拍摄了100多部影视作品。
李昆(1930年2月18日-2008年3月12日),原名李心亮,生于天津,后来到台湾继续演出电影与电视剧。曾为香港邵氏国语片演员,2001年以《逆女》中的演出荣获第三十六届金钟奖单元剧最佳男配角。其他作品有《黄金部队》《鬼马双星》《精武门》等。
詹森曾投考台湾国联公司,受导演宋存寿赏识进入影圈。多扮演坏人,也是李翰祥喜欢的演员。作品超过七十部,是邵氏影迷最熟悉的演员之一。  当年田丰要离开邵氏,何冠昌特意从台湾找来詹森顶替这位“硬里子”演员。詹森外型与田丰相似,初来邵氏只做替身特约,拍《十四女英豪》时田装病,就是詹森做替身。田丰虽为詹森配音,但却认定谷峰才是自己的接班人。  詹森在邵氏演戏虽多,但表现平平,扬名反而是大拍风月床戏。  1976年,詹森与著名艳星余莎莉结婚,但不久便以离异告终。
王清河(英文名:Ching-Ho Wang),前香港无线及亚洲电视艺员,于1960年代初开始拍剧,曾于多部剧集中饰演多个不同角色,亦于亚洲电视演出过。其中包括《碧血青天杨家将》,《碧血青天珍珠旗》等,但绝大部分为绿叶配角。1999年,因亚视封小平上任后,实施裁员政策,王清河被迫离台,此后淡出影视圈。
香港男演员。安徽安庆人。生长在北平(今北京)。北平辅仁大学肄业。抗战时期曾入桂林艺术馆研习剧艺。抗战胜利后随剧团到香港公演。1952年入永华为基本演员,先后在《拜金的人》等影片中饰要角,并曾多次任副导演。
刘慧玲,1951年3月17日出生,70-80年代香港邵氏电影着名女星。像以后楚原拍摄的很多部古龙的作品中,都经常可以看到她的身影,《侠客行》中的闵柔,《倚天屠龙记》中的纪晓芙,《楚留香》中的李红袖。虽然都是配角,但是也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刘慧玲是个湖南姑娘,长得很漂亮,记得在《香港奇桉之四:庙街皇后》后她以渔村女孩的形象一出场,让人就感觉十分的楚楚动人,她的印象其实给人应该很深刻的,特别是她左颊鼻子旁的那一颗美人痣,多情又风骚。是她的标志性点缀!  片中的她不单单是人美,演技也颇佳,早年在李翰祥导演的影片《金瓶双艳》中演丫环,虽然是小配角已锋芒毕露。在同年何梦华导演的影片《欲魔》里,她已经从一名小丫鬟升级成为女二号,还和《金瓶双艳》中另一位小丫头,春梅的扮演者陈萍合作,在这部影中,两个人均是大胆的完成了影片的激情戏,而刘慧玲更是豪放的在影片中有全裸的镜头,有此为艺术献身的精神,很快就被提拔成为一线艳星,之后,渐渐向演技派明星靠拢,在后期的影片中,就已经很少有脱戏了。象以后楚原拍摄的很多部古龙的作品中,都经常可以看到她的身影,《侠客行》中的闵柔,《倚天屠龙记》中的纪晓芙,《楚留香》中的李红袖。虽然都是配角,但是也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真正是刘慧玲代表作品的,应该算是在孙仲导演的《庙街皇后》中的表现了,她在戏里虽然一丝不挂,但却注重演技取胜,是位优秀的演员。正当她成名之际,却中途嫁人,后难产而早逝。令人惋惜。
姓名:沈劳 性别:男 地区:中国香港 职业:演员 主要作品有《声色犬马》《教头发威》《江湖了断》等。
顾文宗(1909—1981)男,江苏无锡人。北平育英中学毕业后,入读八艺戏剧学校。学成后赴上海工作,先在商务印书馆担任教科书注音符号校对,后到天一公司任职国语校正员,同时兼任场记、助理导演、编剧、剪辑等工作。抗战期间到香港,加入南洋片场。1949年进入邵氏担任导演,1950年代初为邵氏开始拍摄《方世玉》系列,获得巨大成功。同时他是也是非常出色的性格演员,所出演的影片不胜枚举,是邵氏较为资深的工作人员。1961年邵氏开办南国实验剧团,顾文宗出任邵氏南国实验剧团团长,悉心管理剧团开设的演员训练班,栽培了李菁、岳华、罗烈、潘迎紫、郑佩佩、午马、狄龙等众多人才。
祖籍上海,由于父母酷爱京剧1962年,八岁的元彬被送入于占元创办的中国戏曲学校,与成龙、洪金宝、元彪、元华等人成为师兄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七小福”。  元彬是“七小福”中的一名,只因很少露面,他常常担任武术指导,现在与元奎、成龙和洪金宝在影坛上比较活跃。“七小福”戏班成员共有十四人,除去刚才提到的七人外,尚有元德、元俊、元彬、元振、元宝、元秋等人。只是随着岁月流逝,如今再回看这群师兄弟,元俊、元泰、元武几个在八十年代初期即销声匿迹;元振、元宝也只是混迹影坛,默默无闻;而元龙(洪金宝)、元楼(成龙)、元彪、元奎、元华、元德、元彬七人则成为当今香江影坛的赫赫人物,由此大众眼中的“七小福”便顺理成章地具体到他们七个身上。  即便在“七小福”早年学艺时期,元彬也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个。八十年代其他师兄弟开始各领风骚时,元彬更是默默无闻,未见有何建树。他也甚少与洪金宝、成龙等师兄弟合作,相反倒投在另一位著名的武术指导程小东门下,与马玉成共同做了程小东的副手,辅助他为《新龙门客栈》、《东方不败》、《新鹿鼎记》等武侠片设计了许多经典的动作场面,因此深得徐克赏识,后来竟提拔他在《黄飞鸿三狮王争霸》中做了武术指导的正职,又在《黄飞鸿四王者之风》中担任了执行导演,一时声名鹊起。不过,元彬、马玉成设计的武术动作虽然深受程小东的影响,但却各有侧重:马玉成颇得程式凌空飞舞,飘逸潇洒风格之精髓,只是有时过于夸张,虚与实的结合差了些;元彬则武术招式的拆解上下足功夫,因此写实性很强,只可惜有时候又想学程小东的天马行空,结果难免弄巧成拙,这点在《黄飞鸿四王者之风》和《黄飞鸿之五龙城歼霸》中体现得很突出——至于后来元彬为“银河映像”的许多经典枪战片做指导的动作场面,固然精彩写实,但较之拍功夫片可以任意发挥,他在杜琪峰等人的导演意图控制下却又显得有些缩手缩脚了。  他亲身创造并见证了香港90年代的许多招牌武侠戏,曾设计过无数经典性的打斗场面。同远在好莱坞发展并迅速走红的同门师兄袁和平相比,元彬的事业重心依然倾向于华人地区。他还担任了央视版《笑傲江湖》的武术导演。最近的电影作品是为杜琪峰的《文雀》做动作导演。
曾楚霖,演员、导演。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精通粤语、普通话、英语和日语。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国民政府担任情报员。战后投身演艺圈,担任演员及副导演,演出大量电影。1976年10月15日加盟无线电视,擅长演出小人物、低下层及道友。在1982年无线电视台庆,曾楚霖获发赠“长期服务特别奖”。代表作品有《黑心鬼》《点指贼贼》《鬼咁串》等。
冯敬文(英语:Ging Man Fung)又名冯竞文,香港演员。电影人生涯长达53年,1937年香港南洋电影公司的《少妇的疯狂》为他的第一部参演的电影。直至1990年冯敬文参演了无数电影为香港电影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电影人生涯期间也参与制作了许多电影,冯敬文是香港粤语流派电影的重要人物。
李寿祺(Sau Kei Lee,1920年8月14日-2004年12月31日) ,香港导演、演员、编剧。作品有《老婆万岁》、《改造小姐》、《香港屋檐下》等。
尹灵光,演员,出演过《爱奴新传》、《风流冤鬼》等影片。
伦家骏(Ga Chun Lun),演员,主要作品《教头》、《奇招》、《绝代双骄》。
王沙(1924年-1998年),著名谐星。他与矮胖的野峰搭档在当时很受欢迎。王沙最广为人知的演出是罗马导演的“阿牛”系列。他与罗马、王风和李翰祥三位导演合作最多。罗马的除“阿牛”系列外,还有《双星伴月》(1975)及《佛都有火》(1980);与王风合作的是《老夫子奇趣录》(1978);与李翰祥合作的都有《乾隆下江南》(1977)、《乾隆下扬州》(1978)和《乾隆与三姑娘》(1980)。
原名林根。由于龅牙,演员高佬泉(高鲁泉)就帮他起了个外号西瓜刨。50年代他干脆用西瓜刨这个艺名来上字幕。  他1918年生于广州,18岁时移民香港,在介绍下进入电影界工作,一开始做的是道具管理员,1946年被人介绍做茄哩啡,开始拍戏,演艺生涯50余年,拍电影近600部,演了无数配角。  在胡鹏的黄飞鸿里,他饰演牙擦苏,这个角色他饰演了80多部,比关德兴演黄飞鸿还要多。2001年去世。  洪金宝的《奇谋妙计五福星》有一个场景,五福星陪钟楚红去逛夜市,街边看到两师兄弟在摆地摊卖铁打药,那个口齿不清的就是西瓜刨,另外一个耍功夫满脸不耐烦西瓜刨就是曹达华。不要以为他们装模做样是在搞笑,其实他们早年在黄飞鸿剧集里演的就是黄飞鸿的两个徒弟,西瓜刨饰演口齿不清的牙擦苏,曹达华则演惹是生非的梁宽。那段戏出现了一个黄飞鸿功夫的真实传人——赵志凌师父,也就是后来周星驰《功夫》里的裁缝。
雷达,香港老演员,真正的钻石级配角,经常饰演一些慈祥的老爷爷和鬼,最让人熟悉的就是雷达老爷爷在《山村老尸》中饰演的李强爷爷一角色。
冯明,是一名电视演员,代表作有碧血金钗。
黄公武作为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碧血金钗》《春风得意凤和鸣》。
谈瑛(1915年-2001年2月3日),电影演员,女,生于1915年,上海人。原名:谈素珍。肄业于上海民立女子中学。
谭宝(Bo Tam),演员,主要作品《癫佬正传》、《帮规》、《英雄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