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秘史(独家修复版)演员表

导演:朱石麟
日期:1948-11-11
热度:18

清光绪年间,山河动荡,外忧内患,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一线间。光绪皇帝当朝,却因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身不由己,宛如傀儡一般。户部尚书翁同龢习光绪学经解义,并灌输启蒙思想,使光绪萌发变法之心;而光绪宠妃珍妃亦每日存下银两,以作军资。甲午惨败,翁同龢开缺回乡,临别前向光绪举荐康有为。戊戌年(1898年),光绪与维新派展开变法,却受到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抵制,双方矛盾愈演愈烈。太后一方定下计谋,企图借天津阅兵之际废掉光绪;而维新一派亦相时而动,派出袁世凯刺杀荣禄,围执太后

导演(1)
演员(5)
周璇(1920年8月1日-1957年9月22日),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电影演员、歌手。1931年加入明月歌舞团,因演唱歌曲《民族之光》而受到关注。1932年发行个人首张唱片《特别快车》。1934年凭借歌曲《五月的花》成名;同年她在上海《大晚报》举办的“广播歌星竞选”中名列第二。1935年进入电影圈。1937年主演的剧情片《马路天使》成为其表演生涯的代表作,而她演唱的影片插曲《天涯歌女》、《四季歌》亦在华人地区流行。1938年签约上海国华影业公司。1941年《上海日报》举办“电影皇后”评选,周璇在当选后婉拒了“电影皇后”的荣誉。1946年赴香港发展。1947年主演爱情片《长相思》,由她演唱的影片插曲《夜上海》成为华语歌坛的代表作品之一。1950年从香港返回上海。1951年因突发精神病而被送入医院治疗。1957年9月22日,在上海病逝。1995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
舒适(1916年4月19日——2015年6月26日),男,原名舒昌格,浙江慈溪人。持志大学肄业。1938年后任青鸟剧社、上海大同摄影场、金星影片公司演员和编导。1952年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导演,中国影协第三、四届理事。曾主演《林冲》、《水上春秋》,在《红日》中饰演张灵甫而家喻户晓。导演过《绿海天涯》等影片。2015年6月26日,舒适去世,享年99岁。
唐若青,中国话剧演员,原籍湖南湘乡,是戏剧家唐槐秋的长女。自幼爱好戏剧。1934年在中国旅行剧团开始舞台生涯,扮演《梅萝香》剧中梅萝香,引起注意。到抗日战争前夕,连续出演了近30出中外名剧,如《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复活》中的卡秋莎、《雷雨》中的鲁妈、《日出》中的陈白露等。抗日战争初期,她随中旅在武汉、香港从事救亡戏剧活动。1939年冬,又随中旅回到上海。其间她主演了《葛嫩娘》、《洪宣娇》、《李香君》等,是“孤岛”时期受观众欢迎的剧目。  1948年唐若青应香港永华电影公司邀请在《清宫秘史》中扮演慈禧,她演的慈禧威严有度,神态生动,炉火纯青,被誉为当年最成功的老旦。唐若青后来客居香港,在一些商业性电影和电视剧中扮演角色,如李翰祥名作《倩女幽魂》里的姥姥以及《江山美人》里的太后。
鲍方生于富裕家庭,父亲为江西地区的海关税务官。1934年于南昌百苑洲小学毕业后进入省立一中就读,1941年考进广西大学法律系。1942年在桂林入广西省立艺术馆,抗战期间演出不少宣传抗日的话剧,演出话剧包括《大雷雨》、《裙带风》等。1947年法律系毕业后翌年至香港,先后在永华、泰山、艺文等公司演出,后来加盟左派的长城电影制片公司、凤凰影业公司任演员,1959年与陈静波联合导演《有女初长成》,1963年后独立导演《假婿乘龙》、《画皮》、《密杀令》等影片,其中自编自导自演的《屈原》颇获好评。总计曾演出电影超过一百部,执导电影30多部,电影编剧十多部。  1978~1983年任凤凰影片公司编导室主任。  1980年获邀参演无线长剧《京华春梦》,于1983年正式加入无线电视,主要演出父亲、长辈、武林高人等类型的角色。1999年拍摄《茶是故乡浓》在广西拍摄外景时突然中风入院,并昏迷三个月,由次女鲍起静代其宣布退休。后来又辗转送往深圳及香港继续治疗,同年他获香港电影金紫荆奖的终身成就奖。2006年9月22日在香港湾仔律敦治医院因肺功能衰退病逝,享年八十四岁。  鲍方与话剧演员刘甦(艺名)于抗战时期结婚,妻子于1999年2月上旬因感冒引起肺炎并发症而病殁。  鲍方夫妇育有两女一子,其中次女鲍起静是香港电视及电影演员,其子是著名电影摄影师鲍德熹(鲍起鸣),女婿方平(鲍起静丈夫)为香港电影导演及监制。
钱千里,1915年生于江苏南通。1935年,钱千里参加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次年加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任演员。 他与赵丹、顾而已、朱今明是同乡,4人亲如兄弟一起投身影坛。钱千里一生拍片50多部,其中有《马路天使》、《十字街头》、《小二黑》、《李时珍》等,执导过《青山恋》、《枯木逢春》、《孙安动本》、《山城雪》等。钱老身为演员,始终为自己的挚友赵丹当配角;身为导演,始终给大师郑君里当副手。生前,钱老常自嘲,“我这个人就是跑龙套的命。”可他的每一个角色、每一部作品,如今看来都熠熠生辉。  当年参与拍摄《马路天使》的主要演职人员中,钱千里是最高寿的。钱老生前曾回忆,他与好朋友袁牧之、魏鹤龄、郑君里、聂耳、赵丹志同道合,常相聚聊天,“这个剧本是怎么来的呢,因为我们常常晚上拍夜戏,有时会在街摊上吃吃年糕、吃吃面,这时候就常看到卖唱的底层市民,就开始注意这些人物的生活怎么样,可不可以构成一个剧本,大家你一句他一句,没多久袁牧之就写出一个故事来。”  钱千里2009年荣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荣誉奖,本定于8月6日在山东青岛颁奖,老人本计划亲自前往领奖。遗憾的是,钱老于7月31日晚8点25分在上海去世,享年95岁。  钱千里一生坎坷,屡经风浪。他曾在文革中被打得死去活来,一夜间脱发无数,人称钱千里“鬼剃头”。可最终逢凶化吉、转危为安。老人自言:大难不死,享尽后福。钱千里进入电影圈的时候中国电影还是默片。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1930年在上海诞生,直至1936年,无声片的大批量商业制作方告结束。  钱千里生活节俭。患上肺癌的老人并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家里人一直瞒着他。躺在病床上的钱千里,牙已掉光,说话含混不清,但仍反复念叨,“我怎么办啊,我老了,我看病要花国家的钱,我不忍心。我看病要花子女的钱,我不忍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