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的劳伦斯·上部演员表

导演:大卫·里恩
日期:1962-12-10
热度:6

一战爆发后,德国盟友土耳其趁机侵入阿拉伯半岛。英国军方派陆军情报军官劳伦斯(彼得·奥图 Peter O’Toole 饰)去阿拉伯各部活动,试图发现部族首领费萨尔王子(亚历克·吉尼斯 Alec Guiness 饰)的最终政治企图。劳伦斯在途中结识了哈里苏部族首领阿里(奥玛·雪瑞夫 Omar Sharif 饰),并奉费萨尔王子之命与阿里率突击队穿过纳夫德沙漠奇袭亚喀巴城,途中还取得哈维塔特部族首领奥达(安东尼·奎恩 Anthony Quinn 饰)的信任。胜利后劳伦斯换上阿拉伦人服装,与阿里带领游击队开展针对土耳其的炸毁铁路的恐怖活动,威震中东;却没想到自己的命运却从此扭转直下。

导演(1)
大卫·里恩,英国著名的电影导演、制片人和剪辑师,在BFI于2002年评选的“世界顶级导演”中位列第九位。少年时期学习困难,未能通过普通学校的入学考试,只好凭借父亲的关系进入一所教会学校。这期间,Lean对自然和摄影的兴趣日渐浓厚。阿姨鼓励其投身电影业。1930和1931年他先后成为Gaumont Sound News和British Movietone News的新闻片剪辑师,同时还尝试着成为一名电影演员。最初,David Lean剪辑了不少低预算的长片,包括Bernard Vorhaus在30年代拍摄的两部电影,之后他开始剪辑高成本的大片:比如Paul Czinner的《As You Like It》和安东尼·阿斯奎斯的《Pygmalion》。40年代初,跨过而立之年的Lean已在电影剪辑上享有了较高的声誉。  1942年,David Lean获得和Noel Coward合作的机会,他们共同执导了战争题材的影片《In which we serve》,电影大获成功,促成了Lean电影生涯中最 大卫·里恩为重要的飞跃——成为一名导演。在Noel Coward的鼓励和帮助下,Lean与制片人Anthony Havelock-Allan,摄影师Ronald Neame共同组建了电影制作公司——Cineguild。公司制作的前三部电影的剧本均是由Noel Coward创作:《天伦之乐》(Happy Breed,1944)、《快乐的精灵》(Blithe Spirit,1945)和《相见恨晚》(1946)。其中,《相见恨晚》获得了第一届戛纳电影节的国际电影大奖。接下来的两部电影《Great Expectations|孤星血泪》(1946) 和《Oliver Twist|雾都孤儿》(1948),均改编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小说,Lean也由此开始和英国具有传奇色彩的演员亚历克·吉尼斯长期合作。  David Lean于1952年独立拍摄了在英国大获成功的《一飞冲天》(The Sound Barrier),之后又接连拍摄了改编自剧场喜剧的《霍布森的选择》(Hobson\'s choice,1954)和与英 大卫·里恩裔美国人Katharine Hepburn合作的《艳阳天》(Summer Madness,1955),都获得了不错的票房,《霍布森的选择》更是获得了1954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956年Lean开始与美国制片人山姆·斯皮格尔讨论和筹备电影《桂河大桥》(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电影由上了好莱坞黑名单的剧作家米歇尔·威尔森(Michael Wilson)和卡尔·福曼(Carl Foreman)改编自法国小说家皮埃尔·鲍利(Pierre Boulle)的同名小说,并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拍摄完成。1957年上映后轰动了国际电影界,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在内的七项奥斯卡大奖,也拉开了“里恩式”史诗片的序幕。  Lean与斯皮伯格开始构思一部雄心勃勃的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这部电影是Lean与剧作家Robert Bolt、摄影师Freddie Young和作曲家Maurice Jarre的第一次合作,在约旦沙漠、西班牙和摩洛哥三处选景,历时20个月拍摄完成。《阿拉伯的劳伦斯》不仅成为了Lean最杰出的代表作,还开创了史诗片的新风格,紧接《桂河大桥》之后再一次囊括了七项奥斯卡大奖——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接着,他与意大利制片人Carlo Ponti合作了下一部电影《日瓦格医生》(1965),电影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里斯·帕斯特纳克(Boris Pasternak)的同名小说,由Robert Bolt完成剧本,票房收入颇丰,并获得五项奥斯卡大奖。Lean与Robert Bolt再次合作,完成了电影《瑞安的女儿》(1970),拍摄在爱尔兰持续了一年。虽然影片获得了两项奥斯卡大奖,却在评论界反响平平。73岁时,Lean与英国制片人John Brabourne和Richard Goodwin合作改编了福斯特(E. M. Forster)的小说《印度之行》,大获成功。  1990年,美国电影学院为垂暮之年的David Lean颁发了终生成就奖。1991年温暖的春天刚降临英国,癌症的长期折磨却令这位老人奄奄一息,就在《Nostromo》开机之前,Lean长辞于世。
演员(5)
彼得·奥图尔出生在爱尔兰,在英格兰的利兹长大。少年时代他立志做一名记者, 彼德·奥图并从一名报纸抄写员开始成功地当上了一名记者,但是后来却投身于演艺界,并在17岁时首次登台演出。他在皇家海军当过两年的无线电技师,后来进入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学习深造。在那里他认识的同学有阿尔伯特·芬尼(Albert Finney)、阿伦·贝茨(Alan Bates)和理查德·哈里斯(Richard Harris)。  在著名的布里斯托尔老维克剧院度过了几年的舞台生涯后,1960年奥图尔出演了他第一部并不起眼的电影。1962年,他被选中在大卫·里恩(David Lean)的大作《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中扮演T.E. 劳伦斯,正是这个角色使得彼得成为扬名国际的著名影星。彼得·奥图尔不仅在艺术影片上成就非凡,在商业片也是毫不逊色,他曾经因为七部不同的电影而获得了奥斯卡奖提名。但是70年代他的事业和生命却受到了健康问题的威胁,被查出患上胃癌的他不得不戒了酒,经过几次深度治疗后后,他终于战胜癌魔,重返影坛,复出后他出演了《特技替身》(The Stunt Man)和《金色年代》(My Favorite Year)两部电影。  彼得·奥图07年凭借《末路爱神》获第79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同时也是他的第八次奥斯卡表演奖提名。
亚利克·基尼斯有“影坛千面人”之称,身世也十分奇特。他的出世纸上“父亲姓名”一栏是空白的,他的母亲生他时还没结婚,直到他五岁,母亲才结婚,三年后就离开了。这个私生子长大后查到自己的身世,原来自己是一户世袭贵族的后人。尽管如此,他以优秀的演技进入戏剧圈,1933年获奖学金入费康普顿戏剧学校就读,同年又开始在影片中当临时演员。经十多年奋斗后成为英、美两地的剧场名角,于1946年正式演出《孤儿奇缘》而进入影坛。1957年以大卫连导演的《桂河大桥》震撼整个影坛,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1959年,英国皇家鉴于他对艺术的贡献,颁给他“爵士”的封号。他的演员生涯延续至90年代中期,晚年以《星球大战》系列的演出广受欢迎。于2000年8月5日病逝,享年86岁。
生于墨西哥奇瓦瓦市,父亲是爱尔兰人,母亲是墨西哥人,少年时代移居美国,青年时任拳师维生。1936年入电影界,50年代以《萨巴达万岁》和《梵谷传》分获第25、29届奥斯卡最男配角金像奖,1964年以《希腊人左巴》获奥斯卡最男主角金像奖提名,这亦是他电影生涯顶峰。1972年出了自传《最初的过错》。最后演出的电影是1995年的《云中漫步》,2001年病逝于波士顿。
杰克·霍金斯,男, 生于1910年9月14日 ,英国伦敦。逝世于1973年7月18日 (英国伦敦) 。好莱坞著名演员。
奥玛·沙里夫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开罗维多利亚(Victory)学院毕业。毕业后,接手了家族的木材生意。他与女演员Faten Hamamain在1955年结婚,他们有一个儿子,在1974年离婚。后来他再也没有结婚过。1953年他开始参加埃及电影的演出,后以《阿拉伯的劳伦斯》一片亦获得奥斯卡男配角提名,从此进军世界影坛,成为国际红星。80年代起他转向电视界发展,演出不少迷你影集。在桥牌方面,他的造诣也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