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刻刻(普通话)演员表

导演:史蒂芬·戴德利
日期:2002-12-27
热度:5

跨越时空的三个女人,因为一个名字被联系起来戴罗薇夫人。 弗吉妮娅·伍尔芙(妮可·基德曼),生活在上世纪20年代的伦敦郊区,正在完成她最后一部小说《戴罗薇夫人》。游走在虚构与现实生活边缘的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被束缚感,内心甚至渴求着死亡。 劳拉·布朗(朱丽安·摩尔),生活在二战末期的洛杉矶家庭主妇。《戴罗薇夫人》引起她不断追问自己,什么才是更有意义的生活?日复一日的持家生活同样让她萌生自杀的愿望。 克拉丽萨·沃甘(梅丽尔·斯特里普),生活在90年代的纽约,正过着戴罗薇夫人式的生活。她深爱的朋友理查德,才华横溢却因艾滋病难以自理。好心的戴罗薇夫人担当起派对的主人,为每个人带来快乐,却难以化解内心的孤单与忧伤。 不同的时空里,她们的内心深处,关于死亡的挣扎与抗争,没有停息,时时刻刻。

导演(1)
史蒂芬·戴德利1960年5月出生于英国多尔斯特城Dorset。父亲是位银行经理,母亲是位歌手。在史蒂芬的青少年时代时期,他的父亲一心期望他能子承父业当银行经理,曾逼着他念金融管理,但热爱表演艺术的史蒂芬逃离了家庭,进入戏剧界参加了英国汤顿城Taunton的一个青年剧团。1985年至1988年,他在谢菲尔德大学就读期间,在当地剧院克鲁西布剧院Crucible Theatre师从意大利小丑名角埃尔德·米利提Elder Milletti,并在一个马戏团做小丑。  史蒂芬早期导演的许多幕戏剧都没有公映,1991年他前往伦敦加入了城门剧院The Gate Theatre,并导演了戏剧《绝望的呐喊》Damned for Despair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之后他又先后执导了100余部舞台剧,包括他到国家歌剧院后执导J-B-普里斯特利J B Priestley编剧的《罪恶之家》An Inspector Calls,1994年该剧曾到美国百老汇演出,并得到了当年的托尼奖。1992年,32岁的史蒂芬就成为了英国皇家歌剧院Royal Court Theatre的专职导演。1992年至1995年,史蒂芬一直担任英国皇家歌剧院的艺术指导。1994年,他带领菲奥娜·肖Fiona Shaw执导了著名的戏剧《机械时代》Machinal。1995年,与托尼·多伊尔Tony Doyle和鲁弗斯·休厄尔Rufus Sewell一起执导了《骷髅鼠》Rat in the Skull。  1997年,史蒂芬接受英国著名电影制作公司Working Title Films邀请,尝试执导电影,并与该公司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合约。1998年,他拍摄的第一部短片《八岁男孩》Eight上映,该片获得了英国学院奖BAFTA最佳短片提名。后来,他又回到舞台执导了戴维·黑尔的独角戏《苦伤道》Via Dolorosa,该剧讲述了戴维·黑尔中东之旅的艰辛经历。  2000年,年轻剧作家李·霍尔Lee Hall给史蒂芬看了一个剧本,讲述的是一位11岁的男孩不愿子承父业做矿工,而一心渴望成为芭蕾舞演员,并最终战胜贫困和偏见,成为全英国最出色的芭蕾舞男演员的感人故事。史蒂芬选择了这个故事作为自己的银幕处男作。在这部芭蕾题材的音乐片《舞动人生》中,史蒂芬以戏剧导演简洁的调度手法,深刻煽情、步调流畅地将主人公比利·艾略特感人的父子情、恋人情和师生情,细腻真诚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一个简单的故事使每位观众不自觉地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这部具有悲剧传奇色彩的影片,在英国上映后好评如潮,创下了2000万英镑的首映票房。由于片中有一些不适宜儿童的语言,曾引起各方的争议。但这部仅耗资290万英镑的低成本影片,还是获得了第73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等3项提名。  2002年,史蒂芬执导了根据美国杰出作家迈克尔·坎宁安Michael Cunningham曾获普利策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浪漫艺术片《时时刻刻》The Hours,并邀请到妮可·基德曼、梅丽尔·斯特里普、朱丽安·摩尔和艾德·哈里斯等众多实力明星加盟。故事围绕着3位处于不同年代的女性,以弗吉尼亚·伍尔芙创作于1925年的小说《达洛韦夫人》Mrs. Dalloway为轴线,将三个不同时代的三个故事与三位女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史蒂芬以巧妙创新的文学手法、独辟曲径地描述了三位女人寻求生活真谛的故事。这部跨越时空的影片一上映,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先后获得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影片、美国电影学会2002年十佳影片、第60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第7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9项提名,史蒂芬也获得了第60届金球奖最佳导演提名及第7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  2008年,史蒂芬着手将本哈德·施林克的畅销小说《朗读者》改编成电影,由《时时刻刻》编剧戴维·黑尔执笔,凯特·温斯莱特主演。电影《朗读者》完美地展现了原作中对战争和人性的反思,温斯莱特也因汉娜一角勇夺奥斯卡影后。
演员(5)
妮可·基德曼,美国歌手、电视、电影明星,出生在夏威夷,祖籍澳大利亚。2003年因影片《时时刻刻》获75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妮可·基德曼出生于美国夏威夷,但她却是澳大利亚人,父亲是个教授,母亲是出版商,家庭生活富足优良。  基德曼从小就表现出对艺术的强烈爱好,3岁起开始学习芭蕾舞,10岁就受到专业的表演艺术训练,她的惊人天赋使她的学习既轻松而又进展神速。  4岁时,她第一次登上了银幕,在《丛林圣诞节》一片中出演一个配角(《BashChristmas》1983),这虽然并不能使她成名,但却更坚定了基德曼钟情表演的决心。1985年,她因出演了电视连续剧《越南》而荣获澳大利亚电影学院最佳女演员奖,终于成为演艺圈中的明星名人。但她在电影上取得成功还是在1989年的惊粟片《飞越地平线》 中的出色表演,她的上乘演技令她受到美国影坛的注意。  同年,她有幸与巨星汤姆·克鲁斯合作《雷鸣的日子》但在这部影片中,基德曼并没有什么出色的表演。相反,这之后她与克鲁斯热恋并结婚,倒使她一夜成名。婚后的基德曼出演了影片《强者为王》(《BillyBathgate》1991),反映平平。在与丈夫第二次合作《大地雄心》 (《Farandaway》1992),这部影片中基德曼表现出了一些属于自己的独特色彩,被认为是她进入美国影坛后第一部有所发挥的作品。  2004年,基德曼出演了《超完美娇妻》(The Stepford Wives)重拍版。同年9月,她在《灵异缘未了》(Birth)中扮演一位37岁的女人,爱上了一位10岁男孩,因为她相信男孩是亡夫的转世。这部电影遭到广泛批评,但在金狮奖上却获得了提名,而且在戛纳电影节上播放时也受到了不错的评价。2008年,基德曼再和《情陷红磨坊》 的导演,巴兹雷曼合作,接拍史诗式电影,《澳大利亚》(Australia),基德曼更被批评是“生硬的芭比娃娃”。
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streep)于1949年6月22日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一个叫萨米特的小镇上,并在那里长大;父亲是一个制药公司的主管,喜欢弹钢琴,于2004年去世;母亲是一名艺术家,喜欢演唱,于2001年去世。  在童年的时候,梅丽尔的母亲就教她演唱;在12岁时,她正式开始学习演唱,并希望成为一名歌剧演唱家。  中学毕业后,梅丽尔曾经在耶鲁大学学习戏剧表演。  在学校学习期间,她积极参加各种演出,尝试各种角色。  在成名之前,曾经在新泽西州的萨默塞特宾馆当服务员。  1977年,梅丽尔出演了她的首部影片《朱莉娅》(julia),她也因为在该片中的突出表现而名声大振。  1978年,她又出演了为她获得第一次奥斯卡奖提名的影片《猎鹿人》(thedeerhunter),并因为在1979年的《克莱默夫妇》(kramervs.kramer)和1982年的《苏菲的选择》(sophieschoice)中的杰出表演而两度获得奥斯卡金像奖。  荣誉面前,梅丽尔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从来没有让自己头脑发晕,也没有因为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  在接下来的10年里,她又主演了诸如《施活的遭遇》(silkwood)、《迷失爱河》(fallinginlove)、《用我们的双手》(inourhands)、《plenty》(谁可相依)、《走出非洲》(outofafrica)、《心痛》(heartburn)、《菊花》(ironweed)和《黑暗中的哭泣》(acryinthedark)等优秀影片,确立了她在世界影坛的地位。  90年代以后,随着一批新星、新秀的成长,梅丽尔的片约因为年龄的影响关系而逐渐减少,但她主演的影片仍然是质量和票房的保证,例如《英华世家》(thehouseofthespirits)、《狂野之河》(theriverwild)、《廊桥遗梦》(thebridgesofmadisoncounty)、《马文的房间》(marvinsroom)、《援救任务》(assignment:rescue)、《在卢纳萨跳舞》(dancingatlughnasa)、《真情》(onetruething)和《弦动我心》(musicoftheheart)等,这些影片向观众证明了梅丽尔扎实的演技是依然是无人能及的。  梅丽尔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  影二十余载,她曾经13次获得奥斯卡奖提名(其中10次是最佳女主角提名,3次是最佳女配角提名),是电影史上获得该奖提名最多的赏,两度获得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奖和最佳女主角奖。
朱丽安·摩尔,历史上首位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电影节加奥斯卡影后。《星图》《时时刻刻》《告别天堂》《依然爱丽丝》四部电影成就了摩尔表演事业的满贯。因与罗伯特·奥特曼、保罗·托马斯·安德森、路易·马勒、科恩兄弟、托德·海因斯、格斯·范·桑特、阿方索·卡隆等知名导演合作,让她享有“独立电影皇后”的美誉。  19岁时朱丽安·摩尔选择到波士顿大学学习表演艺术,1985年到1988年间,她因出演肥皂剧《当世界转变》而迈开了荧屏第一步,她在剧中扮演了一对性格迥异的双胞胎,出色的表演为她赢得了1988年的艾美杰出新人奖,一夜成为万千影迷的偶像。 跟大多数人一样,摩尔是从跑龙套开始的影视之路,不论是演主角或是配角,她都是一部电影中最不能忽视的元素之一。 朱丽安·摩尔她所刻画的角色与人物,充满了激情、不畏世俗,洋溢着一种精明老练而又灵性的智慧。  朱丽安·摩尔是奥斯卡历史上少见的“双料候选者”之一,在第75届奥斯卡上她凭《时时刻刻》《远离天堂》同时提名最佳女主角与最佳女配角。她共有5次奥斯卡提名,一座奥斯卡影后奖杯。而代替朱迪·福斯特主演2001年的惊悚片《汉尼拔》,以及在系列电影《侏罗纪公园》、《饥饿游戏》中的表演,让这位才华横溢的女演员拥有了广泛的知名度。
迪兰生于伦敦,母亲Bridget是英国人,父亲John是位澳洲医生。他在埃克塞特大学学习历史和政治学,毕业后做过记者。不过,他对自己的职业颇为厌倦,继而进入Bristol Old Vic Theatre School学习表演。演艺生涯早期,他曾用Stephen Dillon这一艺名。  迪兰是一位出色的戏剧演员,曾因英裔捷克剧作家Tom Stoppard爵士(也是制片人和出色的编剧,《莎翁情史》的编剧之一)的《The Real Thing》获得托尼奖。他还出演了《心火》、《时时刻刻》(伍尔夫的丈夫 Leonard)、《约翰·亚当斯》、《权利的游戏》等剧作。  迪兰的妻子是他在Bristol Old Vic的同学,两个儿子Frank (《哈利波特》中Tom Riddle的扮演者)和Seamus,弟弟Richard Dillane也是位演员。
米兰达·理查森(Miranda Richardson),1958年3月3日生于英国英格兰兰开夏的绍斯波特,英国影视演员。1983年,因出演个人电视连续剧《Crown Court》,在影视圈出道;1985年,出演个人银幕处女作《和陌生人一起跳舞》;1987年,与克里斯蒂安·贝尔等人出演电影《太阳帝国》;1990年,与威廉·达福等人出演《汤姆和维芙》;2000年,凭借电影《断头谷》,获得土星奖最佳女配角提名;2002年,与梅丽尔·斯特里普等人出演剧情片《时时刻刻》;2004年,出演惊悚片《歌剧魅影》;2005年,出演奇幻冒险片《哈利·波特与火焰杯》;2009年,与艾米莉·布朗特等人出演电影《年轻的维多利亚》;2010年,出演冒险奇幻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2017年,出演传记电影《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