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斯:为爱而声演员表

导演:汤姆·沃尔夫
日期:2019-05-31
热度:7

这部《玛丽亚·卡拉斯:为爱而生》就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卡拉斯的艺术生涯和生活轨迹,真实描述了一位当代女性艺术家的成长与成功之路。对于1977年去世的歌唱家来说,本片使用了大量历史影像来展现歌唱家生活和事业中的一些重要片段。其亮点之一在于资料的珍贵性,其中使用了音乐家的朋友用超8摄影机拍摄的一些非常罕见的视频,同时还有卡拉斯的一些私人信件等内容。另外,本片还难得的没有采访任何的当事人,而是纯粹使用当年的第一手资料来架构本片,非常的鲜活、生动。

导演(1)
演员(12)
玛丽亚·卡拉斯(Maria Callas),著名美籍希腊女高音歌唱家。8岁便开始学习钢琴,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歌剧女王。1923年出生于纽约,1937年随母回国,就学于雅典音乐学院。1941年在雅典歌剧院正式登台,1947年在意大利维罗纳演出歌剧《拉焦孔达》一举成名。此后两年在威尼斯演唱绮瑟、杜朗多、布琳希尔德等戏剧性女高音的角色。1950年进入米兰拉斯卡拉剧院,演出了《阿依达》。1965年在英国演出最后一场《托斯卡》后,退出舞台。1973年东山再起,与著名男高音朱塞佩·德·迪斯泰法诺联合举行独唱音乐会。她一生扮演过43个角色,共上演500多场次,50年代是她演唱生涯的最鼎盛时期,在伦敦科文特加登歌剧院(1952)、芝加哥(1954)、纽约大都会(1956)等歌剧院演唱,获得无数世界声誉。1977年9月16日卒于巴黎。
维托里奥·德西卡,意大利著名导演、演员,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新写实主义复兴中重要导演,而且是一位极具才干与魅力的演员。他的《偷自行车的人》Bicycle Thieves(1948)是对战后意大利劳工阶级生活的深入研究,体现出一种自然风格。他在当时所具有的意义,从历史的观点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他早年致力于演戏,一九二三年首次在舞台上作职业性演出,二十年代时是一位相当受欢迎的舞台偶像与歌星。三十年代后,他又兼做导演。1944年导演的《孩子们在看》一片在他的导演生涯中有着重大的意义,被称为意大利新写实电影的先驱作品,其价值十分崇高。他的影片朴实、自然、注重细节,富于生活气息,充满对普通人的同情和关怀。他是意大利名副其实的影坛巨匠。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1975年11月1日,万圣节和万灵节之间的那个夜晚,意大利作家、“后新现实主义时代”的电影导演帕索里尼在罗马郊区被一个17岁的男妓用棍棒击杀,时年53岁。这位毁誉参半的大师的猝然暴毙震动了欧洲文艺界:教士们在他尸骨末寒时便开始驱除他的“邪恶魂灵”,而他的朋友、学生和崇拜者们(其中包括萨特、贝尔托鲁奇和罗兰·巴特)则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尊奉他为“圣—皮埃尔·保罗”。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1922-1975)的作品充满影像活力,寓意深刻。导演本人是同志,在自己的电影里却很少涉及这个题材。  1961年,他导演了第一部片子《寄生虫》(Accattone),继承意大利新写实主义  电影的风格,真实地呈现了罗马的边缘阴暗面。1964年的《马太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tthew,1964)以现实主义风格讲述了耶稣的一生,被认为是最忠于基督精神的宗教影片,在美国获得宗教团体的广泛认可。假如这些教会得知帕索里尼既是共产党员,又不信神,还是同性恋者,他们大概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帕索里尼的作品常向古典名著取材,比如《俄狄普斯王》(Oedipus Rex ,1967)《十日谈》 (The Decameron,1970),《坎特伯雷故事》(Canterbury Tales,1971)《一千零一夜》(Arabian Nights,1974) 等,在这些影片中,他通常采用自然光线,并起用非职业演员。帕索里尼最受争议的影片是死后上映的遗作《萨罗》或《索多玛120天》(Salò o le 120 giornate di Sodoma )。
意大利导演。父亲是公爵,母亲是大企业家的女儿,从小受贵族教育,青年时代热爱戏剧。1936年在法国给导演雷诺阿当助理,自此开始从事电影工作。导演的第一部故事片《沉沦》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铺了路。1948年的《大地在波动》是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他之后的作品如《战国妖姬》、《白夜》、《洛可兄弟》、《魂断威尼斯》等都是难得一见的佳作。1976年的《无辜》则是他最后遗作。作品多以探索家庭崩溃为题材,尤其是贵族阶层的窘迫贯穿多部作品。像许多欧洲的没落贵族一样,他一方面信奉共产主义,另一方面过着贵族般的奢华生活,并将这种矛盾渗透到文艺作品中。
奥玛·沙里夫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开罗维多利亚(Victory)学院毕业。毕业后,接手了家族的木材生意。他与女演员Faten Hamamain在1955年结婚,他们有一个儿子,在1974年离婚。后来他再也没有结婚过。1953年他开始参加埃及电影的演出,后以《阿拉伯的劳伦斯》一片亦获得奥斯卡男配角提名,从此进军世界影坛,成为国际红星。80年代起他转向电视界发展,演出不少迷你影集。在桥牌方面,他的造诣也颇高。
碧姬·芭铎,法国著名模特、演员。父亲是工程人员。在母亲的鼓励下,碧姬开始从事音乐和舞蹈。15岁那年,她尝 碧姬·芭铎当模特,并成功登上法国杂志《Elle》。年龄逐渐增长,她的美艳就越引人注目。1952年,她身着比基尼出演首部电影《穿比基尼的姑娘》,一举奠定自己性感女神的地位,也使得比基尼迅速流行。  碧姬·芭铎靠着在法国影坛取得的成功,1953年,碧姬进军美国电影市场,参加了美国影片《此恨绵绵》Un acte d\'amour (1953)的拍摄。不过,她仍在法国境内拍片。1953年,成婚四个月的碧姬和华汀一起来到戛纳电影节,这时已经拍下了五部电影,被媒体捧为时代之星。这个丰满却充满童趣的女人站在海滩上迎风漫步,大胆的作风深深吸引了在场的所有人,那一年,华汀是个摄影记者,碧姬也只是个小明星。又过了几年,碧姬和华汀带着《上帝创造女人》光临戛纳,这是他们的正式登场,影片中碧姬总是手里拎着鞋,赤脚走在马路上,一双美丽的脚儿成为最引人注目的裸露,回应影片里的美妙,碧姬的身体也在摄影师面前巧妙旋转,摆出各种美艳的造型,从此,欧洲的男人亲昵而享受地称她为“bb”,和大洋彼岸梦露的“mm”相映成趣,她们彻底满足了男人关于所有女性的所有幻想。在这次电影节,BB的性感形象打动了许多人,包括柯克?道格拉斯,这时候老道格拉斯就尝试着要带这个小姑娘去美国。  1956年,BB出演瓦迪姆的电影《上帝创造女人》,大胆暴露的表演使得她知名度急剧上升,1957年《上帝创造女人》在美国公映,尽管在许多州这部 电影被禁止上演,但还是没能阻止在美国的巨大成功。碧姬?芭铎也一下子被视为那个性解放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了欧洲的玛丽莲?梦露。
法国导演,先锋派最成功也最有影响的影人,同时是颇有成就的诗人、小说家、画家、演员和编剧。童年时迷恋另一个男孩,此事虽没有结果,但成为他作品中一个渴望、孤独和自我实现的主题。二战时被诬陷跟纳粹合作。电影生涯断断续续。作品充满朦胧的诗意。他对电影的诠释:“一部影片不是一个可以叙述的梦,而是一个我们大家都在做的梦。”
1943年10月22日生于巴黎演员家庭, 法国影坛常青树, 几乎近代所有欧洲著名的导演都和凯萨琳家族合作过,有“冰美人”之称,集美丽和高贵于一身。生于巴黎演艺世家,13岁跨入演艺圈,在明星姐姐引荐下进军影坛。1964年,她在歌舞片《瑟堡的雨伞》中扮演女主角,她发自内心的激情和令人抑郁的幽默使她获戛纳国际电影节大奖。1966年主演《白昼美人》 ,成为国际知名明星。  她一生中最被影迷津津乐道的就是她与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导演布努艾尔(Luis Bunuel)合作的《白昼美人》。这是一部改编自三流情色小说的电影,但在布努艾尔的巧斧神工下,成功的利用现实与幻想交错的情境,深入 探讨女人的压抑与寂寞。凯瑟琳.德纳芙因此片获得1968英国学院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除了布努艾尔以外,许多国际著名导演,如弗朗索瓦.特吕弗、罗曼.波兰斯基等都曾与之合作。她能扮演地位、身分、经历极不相同的各类女 性,更善于塑造心理十分复杂的人物。最为成功的作品有《厌恶》《白日美人》《特里丝塔娜》等。此外,她还具有杰出的喜剧才能。如在199 9年拍摄的《岳母大人》中,德纳芙扮演让女婿一见钟情的迷人岳母,让这部跨越伦常与年龄的爱情喜剧充满说服力。  1981年,德纳芙因在特吕弗的影片《最后一班地铁》中的出色表演获法国凯撒奖最佳女演员奖。1993,她凭借《印度支那》再度夺得这一奖项 。1998年,她演出《旺多姆广场》而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进入二十一世纪,德纳芙依然拍片不辍。在《黑暗中的舞者》中, 她扮演朴实无华的女工,又歌又舞。在弗朗索瓦.奥桑2001年的歌舞轻喜剧《八美千娇》中,她和另外七位法国影坛顶尖女星联袂主演,风采不减当年。在面临自身年华老去的事实与新起女星的追赶之下,凯瑟琳.德纳芙利用丰富的人生历练与独特的优雅气质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电影观众。40年来在法国影坛的地位岿然不动,尤其是成为全球各地艺术院线追捧的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