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苍穹下演员表

导演:维姆·文德斯
日期:1987-01-01
热度:4

柏林由两位天使守护着,一个是对人世疾苦冷眼旁观的卡西尔,另一个是常常感怀于人类疾苦的丹密尔(布鲁诺•甘茨 Bruno Ganz 饰)。二人穿着宽大的天使袍,在城市各处游荡,倾听人们的祈祷,默默观察人们的内心世界。马戏团玛瑞安(苏韦戈•多马丁Solveig Dommartin 饰)的心事引来了丹密尔的同情,因为马戏团经营不善,面临倒闭,玛瑞安满心烦恼。这个马戏团的天使演员令丹密尔动了凡心,他决定化作凡人,追求一段美满感情。本片荣获1987年第4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导演(1)
1945年出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维姆·文德斯在世界影坛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代表。凭借自己独具魅力的作品曾多次荣获戛纳、柏林、威尼斯等国际一流电影节的大奖,与法斯宾德、施隆多夫和赫尔措格并称为“德国新电影四杰”,是二十世纪70年代“新德国电影运动(New German Cinema)”的代表人物之一。70年代,受当时美国公路电影的启发,和少年时对西部片的喜爱,文德斯开始拍摄属于自己的欧洲式的公路电影,并由此奠定了他以后的创作方向,开始了他在光影世界里的漫漫流浪。在他的著名电影作品包括《德州巴黎》、《美国朋友》、《柏林苍穹下》、《直到世界末日》中,流浪与疏离成为文德斯电影永远的主角,文德斯也籍由这两个元素在银幕上创造出一个个充满诗意与虚空感的世界。  令文德斯声名鹊起的是他的“旅行三部曲”:1974年的《爱丽丝漫游城市》,1975年的《歧路》和1976年的《公路之王》(Kings of the Road)。1977年,公路电影代表之作《逍遥骑士》的导演Dennis Hopper更是和文德斯一起合作,拍摄了气氛神奇的影片《美国朋友》(The American Friend)。影片在纽约、汉堡、慕尼黑和巴黎之间来回跳跃,世界成为纠结在摩天大厦、地铁、高速公路、列车之间的神秘空间,从而散发出强烈的疏离感,令人难忘。  七十年代中后期,轰轰烈烈的“德国新电影”运动开始衰落,经济危机使得影市萧条,德国的电影导演们或是转投电视业或是前往国外。就在这个时候,一直关注着“德国新电影”运动的好莱坞著名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向文德斯发出了前往美国拍片的邀请。自1978年起,文德斯陆续拍摄了影片《哈麦特》、《水上回光》和《事物的状态》(The State of Things)。《哈麦特》作为文德斯首次拍摄的好莱坞式电影作品,并没有能令科波拉满意,这部片子的大部分镜头都被科波拉要求重拍,以至影片的发行时间比预想中推迟了三年多。1982年的《事物的状态》却获得了联邦电影奖(前西德电影最高奖)和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开始确立他在国际影坛的地位。  1983年的《德州巴黎》(Paris, Texas)使文德斯摘取了第37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桂冠,这部被称为“标志着文德斯美国化倾向的高峰”的影片成功的表现了人的孤独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影片主要在美国西南部的沙漠里拍摄,影像风格极其鲜明,文德斯创造出极为宽广的银幕空间,从而成功展现出充斥在故事主角生命里的虚空感。  虽然《德州巴黎》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但是文德斯似乎还是更喜欢在欧洲拍片。也正是在自己的祖国,文德斯拍摄出了他最广为人知也最受好评的一部电影——《柏林苍穹下》。影片讲述了一个渴望下凡的天使的故事,尼古拉斯·凯奇和梅格·瑞恩98年主演的《天使之城》(City of Angles)就是《柏林苍穹下》的好莱坞通俗版。这部影片也使文德斯获得了1988年第41届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使得他在世界影坛上真正确立了的自己的地位。  至此,文德斯的影片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坦率冷静的风格。他的电影语言修辞中基本排除蒙太奇,特别偏好对运动和场景的不加剪辑;他不求论证什么,他追求的是一种平静地观察、等待和不停顿地发展的电影,尤其喜欢表现公路、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因而也一再描写迁移、迷航和旅行。  但是文德斯并没有满足,而是在以后的创作中不断丰富和扩充着自己的电影世界。1991年的《直到世界尽头》拍摄于全球四大洲,影片在皓渺的氛围里讲述了一个关于世界末日的奇妙寓言,被称为“终极公路电影”。1993年的《咫尺天涯》以俯视的角度观察德国统一后社会景观的变化;而在两年后的《云上的日子》里,文德斯则和意大利传奇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一起探讨了爱与欲望的问题,影片摄制于欧洲数个国家,也是一部巧妙借用公路片形式的电影。  有鉴于文德斯电影创作理念中观察者的姿态与感觉,他也非常钟爱纪录片的拍摄。他一共拍过7部纪录片,其中1985年《寻找小津》是一部关于导演小津安二郎的纪录片,相当引人注目。1998年描写古巴音乐风情的《乐满夏湾拿》(Buena Vista Social Club)广受好评,文德斯与为他制作了《德州巴黎》的音乐人瑞·库德(Ry Cooder)再次成功合作,展现了他自己一直深喜着的美洲音乐的迷人魅力。同时文德斯也非常喜欢摇滚乐,他曾说过:“今天摇滚与电影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密,文学、戏剧和绘画看来似乎与电影的联系更紧密,却远没有摇滚来得贴和时代、准确直接。”2000年的作品《百万美元酒店》(The Million Dollar Hotel)的配乐就是由著名摇滚乐队U2的主脑Bono主刀炮制的。文德斯再次将音乐与画面贴和在一起,创造出赏心悦目的声色迷情来。
演员(22)
布鲁诺·冈茨 Bruno Ganz (别名:布鲁诺·甘茨),出生日期: 1941年 3月22日 出生地点: 瑞士Zürich-Seebach 布鲁诺在剧场亮相始于1961年,做为一名功力扎实的年轻演员,他的演出为他赢得良好的声誉。他在1970年与彼德·斯坦联合创立了柏林\"schaubuehne\"剧团。他在电影中演出是在1960年初,并未获得很大成功。1976年的电影\"sommergaeste\"使他得以展现他演员的才华。自70年代以来,布鲁诺已出现在数十部电影中,其精湛的演技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并在2004年上映的《帝国的毁灭》中成功的饰演了希特勒。
索尔维格·多马尔坦是法国演员和导演,家庭来自法国洛林大区,但本人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君士坦丁。  多马尔坦最有名的作品来自于她与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的合作。在《柏林苍穹下》里,她出演影片的女主角——一名马戏团杂技演员。她为了这个角色在六周内学会了空中飞人,并在影片中无保护地演出。这个角色为她带来了知名度。随后她又出演了文德斯的鸿篇巨制《直到世界尽头》的女主角,并为本片和《柏林苍穹下》的续集《咫尺天涯》创作了剧本。  多马尔坦200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46岁。
奥托·山德尔是一名演员,主要作品有《沃纳·施罗德的肖像》。
科特·博伊斯是一个演员,主要作品有《柏林苍穹下》、《Wilden Fünfziger, Die》等。
彼得·麦可·福克(Peter Michael Falk,1927年9月16日-2011年6月23日)是美国演员。代表作《神探可伦坡》(Columbo)令他登上事业颠峰,成为全美家喻户晓的名侦探。他曾获得多次奖项与提名,其中包括5次艾美奖(4次因电视剧 神探可伦坡) ,2次奥斯卡提名,以及1次金球奖。  彼得·福克的右眼在他3岁时因恶性肿瘤而被摘除,因此他一生中多数时间都带着个义眼。
代表作:《终极快递》
尼克·凯夫,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天才级人物,摇滚艺人、词曲作者、诗人,同时还是演员、编剧。尼克·凯夫曾担任“坏种子”乐队主唱,并为多部电影担任作曲。  1991年,与布拉德·皮特合作出演了汤姆·迪西罗导演的影片《梦幻强尼》,2007年在安德鲁·多米尼克导演的影片《神枪手之死》中再度与布拉德·皮特合作出演。  此外,尼克·凯夫还为《关键协议》、《无法无天》等影片担任编剧,无限度的显露出自己在多方面的才能。
Lajos Kovács是一名演员,主要作品有《恶童日记》、《大门》。
美国电视界的传奇人物。出演的《神探科伦坡》在六、七十年代大受欢迎,而法尔克一共获得过12次艾美奖提名,其中5次获奖。法尔克扮演的嗓音嘶哑、衣冠不整的警探科伦坡看似迟钝,却总能在最后时刻将坏蛋绳之于法。这个角色也是对亨弗莱·鲍嘉在一系列侦探片中塑造的机警马洛形象的戏仿。  法尔克还出演过40多部电影,凭借《锦囊妙计》(1961)、《暗杀公司》(1960)获得过两次奥斯卡提名。但他最为当代人铭记的角色还要属分别在《公主新娘》中扮演的祖父,和维姆·文德斯《柏林苍穹下》中的天使。
他既是诗人也是小说家,既是编剧也是电影导演。作为德语世界的最重量级作家,汉克是所有戏剧史无法跳过的篇章。和其它的大师一样,他的成名作虽然写于1960年代却依然能超越我们这个时代。他的代表作包括剧本《冒犯观众》、小说《守门员对点球的焦虑》和维姆·文德斯电影《歧路》、《柏林苍穹下》。汉克于1968年获霍普特曼奖,1973年获毕希纳奖和奥比奖,2009年获卡夫卡奖,2014年获国际易卜生奖,201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