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大联欢演员表

导演:张骏祥,谢晋,岑范,林农,王映东
日期:1956-01-01
热度:4

1956年,当时由张骏祥任总执导,谢晋、林农、岑范、王映东任导演的,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春节大联欢》。根据影片内容显示,当时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现场直播了当时的演出。当时的很多大师都曾经出镜,如越剧大师徐玉兰、王文娟、评剧大师新凤霞、京剧大师梅兰芳、相声大师侯宝林、人民艺术家老舍、巴金、表演艺术家赵丹等人。

导演(5)
谢晋(1923年11月21日-2008年10月18日),男,汉族,中共党员,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毕业于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导演系。1950年,在爱情电影《哑妻》中担任副导演。1954年,独立执导淮剧短片《蓝桥会》,从而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1957年,执导彩色体育电影《女篮五号》,该片获得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举办的国际电影节银质奖章、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1960年,凭借战争电影《红色娘子军》获得第1届大众百花奖最佳导演奖。1965年,执导的剧情电影《舞台姐妹》获得第24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英国电影学会年度奖、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1975年,与颜碧丽、梁廷铎联合执导剧情电影《春苗》。1981年,凭借剧情电影《天云山传奇》获得第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1986年,执导的剧情电影《芙蓉镇》获得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10届大众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1988年,执导剧情电影《最后的贵族》,该片获得第1届中国电影节荣誉奖。1993年,执导的剧情电影《老人与狗》获得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十佳影片奖”。1997年,谢晋获得第2届釜山国际电影节荣誉奖。1998年,获得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颁发的中华文学及艺术家金龙奖“当代电影大师”称号,并获得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2005年,获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2007年,获得第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杰出艺术成就奖。2008年10月18日,谢晋在浙江上虞下榻的酒店辞世,享年85岁。
岑范(1926年1月11日-2008年1月23日),原名岑立范,中国演员、导演,师承香港导演朱石麟和吴祖光。  在上海出生,祖籍广西,与岑毓英有亲戚关系。1945年在重庆肄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早年在上海演话剧,1946年到英属香港投身电影界,做演员,做副导演。  1951年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艺建设,在吴祖光身边做副导演,吴祖光执导的京剧电影《洛神》(梅兰芳、姜妙香主演)、《荒山泪》(程砚秋主演)、《梅兰芳舞台艺术》的副导演都是他。  1956年他执导第1部电影《群英会·借东风》(萧长华、马连良、谭富英、叶盛兰、裘盛戎、袁世海主演)。  1962年,他执导越剧电影《红楼梦》。  他的导演作品还有鲁迅原著小说改编的故事片《阿Q正传》和越剧现代戏电影《祥林嫂》等。  2008年因胃癌在上海去世。  岑范导演作品:  《生与死》1953  《群英会》1957  《借东风》1957  《雁荡山》1957  《林则徐》1957  《春风杨柳》1959  《红楼梦》1962  《牛郎织女》1963  《逍遥津》1976  《李陵碑》1976  《祥林嫂》1978  《阿Q正传》1981  《闯江湖》1984  《碧水双魂》1986  《梦非梦》1993  岑范出演作品:  《同病不相怜》1946  《春之梦》1947  《山河泪》1948  《女罗宾汉》1948  《蝴蝶梦》1948  《血染孤城》1948  《门》1953  岑范副导演/助理导演作品:  《玉人何处》1947  《各有千秋》1947  《春风秋雨》1949  《梅兰芳舞台艺术 上集》1955  《洛神》1956  岑范编剧作品:  《生与死》1953  《雁荡山》1957  《牛郎织女》1963  《梦非梦》1993
林农(1919—2002)四川省南充县人,中国导演。其导演的《甲午风云》、《西安事变》等影片深入人心。  林农(原名粟多泽),1919年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县,1938年9月奔赴革命圣地延 安参加革命。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考入鲁迅艺术学院学戏剧。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鲁艺毕业后,在鲁迅艺术学校文工团当演员,曾参加《钦差大臣》、《日出》及歌剧《白毛女》的演出。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随东北干部团奔赴解放区东北文工团,后来调到沈阳东北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任讲师。解放后,先后在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创作工作。 林农曾任东北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讲师,解放后先后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创作工作,在《卫国保家》、《上饶集中营》、《丰收》中任副导演。先后拍摄了《小姑贤》、《神秘的旅伴》、《边寨烽火》、《党的女儿》、《甲午风云》、《兵临城下》、《艳阳天》、《金光大道》、《闯王旗》、《大渡河》等多部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林农的导演手法简练、结构严谨,刻画人物精细,并善于发掘演员。李默然、王晓棠、达奇等著名演员都是通过他的作品第一次登上银幕。  除导演作外,林农还编写了电影文学剧本《西安事变》等。
演员(13)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先生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他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将我国戏曲艺术的精华集于一身,创作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并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他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国内外,梅兰芳先生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因此,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三大主要表演体系之一。  京剧行当中梅兰芳最擅演的是\"旦\".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  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我国人民的骄傲。
侯宝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2月4日),出生于北京市,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是相声界具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善于模仿各种方言、市声、戏剧表演。他说相声,语言清晰,动作自然,神态洒脱,寓庄于谐,化雅为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他注重相声的知识性、趣味性和评论性,对相声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在他漫长的60年的艺术生涯中,潜心研究并发展相声艺术,为相声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侯宝林毕生都以“把笑声和欢乐带给人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也因此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与喜爱。在他的带领和推动下,相声艺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达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艺术高峰。除创作和表演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相声名段以外,还对相声和曲艺的源流、原理、规律和艺术技巧进行了理论研究。撰写和与人合作写了《相声表演艺术》、《曲艺概论》、《相声溯源》、《戏剧杂谈》、《醉酒》等专著。他还注重培养年轻演员,当前活跃在相声舞台的名家不少都是他的学生。例如:马季、郝爱民、师胜杰。 1993年2月4日,侯宝林因病逝世。
郭启儒(1900年-1969年),出生于北京市,相声表演艺术家。他的表演捧逗俱佳,台风潇洒,沉着稳健,趣味文雅。代表节目有《熬柿子》(单口)、《关公战秦琼》、《夜行记》、《戏剧与方言》、《改行》、《打电话》等。郭启儒出身贫苦,幼时读过六年私塾,酷爱相声,二十三岁曾在北京鸿奎社学演文明戏,二十五岁拜刘德智为师学说相声。民国十四年至二十九年(1925至1940年),他曾与相声名家刘德智、焦德海、张寿臣、于俊波、焦少海等在北京天桥、先农市场、东安市场、隆福寺等处撂地演出,当时他常演的相声段子有《大保镖》、《文章会》、《贼说话》、《大相面》等。他晚年曾说:“那时候,甭管什么活,许我不使,不许我不会。”
郭兰英,1929年12月生于山西平遥,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晋剧表演艺术家,歌剧表演艺术家,民族声乐教育家。中国文联第四届全国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1982年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1986年在广东番禺郭兰英艺术学校任校长。1989年荣获中国首届“金唱片奖”;2005年荣获首届中国电影音乐特别贡献奖等。
童年时期随“姐姐”杨金香学习京剧,十三岁拜王仙舫、邓砚臣、张福堂等学习评剧,十五岁即开始担任主演。这一时期新凤霞主演了《乌龙院》、《女侠红蝴蝶》、《可怜的秋香》、《双婚配》、《三笑点秋香》等剧目,在天津、上海、济南、秦皇岛等地获评剧观众的好评。  1949年北京解放后,新凤霞来到北京组织了北京凤鸣剧社担任主演。1950年,在共产党的戏改方针的指引下,成立了北京首都实验评剧团,新凤霞任主演兼团长。1951年,...
1952年,郭振清进入影坛。他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六号门》,在这部影片中,他成功地塑造了受压迫、有觉悟的搬运工胡二的形象,使他在电影界崭露头角。从此,他在创作上,如大河直泻,一发而不可止。他先后在《英雄司机》《平原游击队》《暴风雨中的雄鹰》《花好月圆》《换了人间》《羌笛颂》《我们是一代人》《万木春》《独立大队》《英雄儿女》《严峻的历程》《济南战役》《艳阳天》《排球之花》等影片中扮演了各种不同的重要角色。 ...
周小燕,1917年8月17日出生于武汉,毕业于巴黎俄罗斯音乐学院,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她是中国美声声乐教育大师,先后荣获了中国音乐艺术最高荣誉奖“金钟奖”,法国政府授予的“法国国家军官勋章”等。作品有《长城谣》、《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蚌壳》等。  2016年3月4日0点32分,著名歌唱家周小燕因病去世,享年99岁。2017年第59届格莱美颁奖典礼的缅怀环节中,纪念了包括周小燕在内的已故音乐家,格莱美对周小燕先生的官方介绍是:中国第一歌剧夫人。
安琪(1932.5-)黑龙江省依兰县人,中共党员。电影演员,表演系教员。1947年参加东北鲁艺文工二团,1948年7月被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三期训练班,同年10月被分配到演员科作演员。开始拍摄《白衣战士》、《赵一曼》、《卫国保家》、《鬼话》等影片。1951年被组织调入中央电影局电影学校进修。1954年被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1959年调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任演员。1969年文革后被送入上海市机电二局所属的松江县二所任仓库保管员。1978年到电影学院表演系任教,一方面教学,同时又参加了《车水马龙》、《我在他们中间》、《邻居》等影片的拍摄,并参演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娜日沙和她的母亲》等多部电视剧。  安琪电影作品  1949年《白衣战士》…护理员郑元屏(东影)  1950年《赵一曼》…护士韩勇义(东影)  1950年《卫国保家》…赵小兰(东影)  1951年《鬼话》 …妹妹周小荣(东影)  1953年《草原上的人们》…乌尔莎娜(东影)  1955年《夏天的故事》…农村姑娘田爱珍(长影)  1956年《春节大联欢》…女报幕员(新影)  1957年《寻爱记》...百货公司收款员赵惠(长影)  1958年《帅旗飘飘》…爱莲子(长影)  1958年《服务员》…旅社服务员苗玉青(长影)  1962年《槐树庄》…黑妮(八一)  1964年《分水岭》…李云龙妻孙桂兰(八一)  1981年《邻居》…喜大嫂(北京电影学院青影)  1981年《车水马龙》…菜花娘(上影)  1982年《我在他们中间》…织袜厂李厂长(峨影)  1986年《望子成龙》…刘半仙(八一)  1987年《我只流了三次泪》…教务主任(童影)
杨小亭,古彩戏法大师。天津人。回族。十一岁从师学艺。1936年自组天凤魔术团。曾在京、津、华北一带演出。1950年后任中国杂技团演员、艺委会主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整理、发展了《十八件加脱衣献彩》、《十二连桥加大水碗回脱和再现》,创作了《吉庆有余》、《万象更新》、《灯火辉煌》等节目。
周信芳(1895~1975)出身艺人家庭。我国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麒派”的创始人。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艺名麒麟童,1895年1月14日江苏清江浦(今淮安清浦)人,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3月8日逝世。周信芳的基本功精湛,他声音宽响,沙而不嘶,晚年转具苍醇之音色,拔高时反觉圆润,低音更见出浑厚特色。他的唱以苍凉遒劲为特色,朴而不直,顿挫有力,往往有极富曲折跌宕之处,尤其注意抒发人物感情,高拨子、汉调等唱腔有独特的韵味。周信芳的念白有较重的浙江方音,苍津、爆满,讲究喷口,富于力度,口风犀利老辣而且音乐性强,善用语气词,有时接近于口语,生活气息浓厚。无论表达风趣、庄重、愤恨、哀伤的情绪,语气都极为自然生动。表演中运用水袖、身段、步法,结合眼神和面部表情,都能吻合剧情及人物的特定处境于思想,显示了他提炼生活、再现生活的深厚功力。一些特殊技法的运用更有浓墨重彩的效果,如靠旗、髯口、甩发、帽翅种种功夫,纯熟自如。周信芳勇于创造,在继承的基础上多了大量的改革创新,除对传统剧目作去芜存菁的整理改动之外,无论唱、念、左、打与剧目、唱词、服装、扮相、等均有适合于自己风格而与众不同的设计。如对现代化剧艺术中新的表演手段的吸收,以夸张的手段用外部形象与动作塑造人物,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徐玉兰(1921年12月27日 — 2017年4月19日),女,浙江新登人,杰出的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1933年入新登的东安舞台科班学花旦,后改老生。1939年与吴月奎等组建兴华越剧社。她改唱小生的时间是1941年12月19日,地点在上海老闸戏院,当时是与施银花搭档。1947年9月组玉兰剧团。与王文娟合作始于1948年。1952年参加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越剧队,10月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以《西厢记》获演员一等奖。1954年起加入上海越剧院。她的代表作有《北地王》、《西厢记》、《春香传》、《红楼梦》、《追鱼》、《西园记》等。徐玉兰获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学生和传人有徐小兰、金美芳、刘丽华、汪秀月、钱惠丽、郑国凤,徐持平、翁荔英、钱丽亚、张小君、刘觉、汪涛、李燕等,其中以金美芳、钱惠丽、郑国凤、刘觉最具代表性。2017年4月19日17点18分,徐玉兰同志因病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6岁。
王文娟,演员,代表作《红楼梦》、《孟丽君》、《追鱼》。
谢添,著名电影表演、导演艺术家,在其一生中以极大的热情为中国的电影事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1936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摄《夜会》,临时顶替一位因病不能演出的演员,从此进入影坛。后相继参加拍摄《马路天使》、《生死同心》、《压岁钱》、《四千金》,并主演《母亲的秘密》、《梦里乾坤》等影片。1937年,抗战爆发,加入电影界工作人协会,并参加了著名的《保卫芦沟桥》的演出。“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