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总动员2:寻找多莉(中文版)演员表

导演:安德鲁·斯坦顿,安格斯·麦克莱恩
日期:2016-06-17
热度:5

故事从上一部结尾的六个月后开始,患上思乡病的蓝藻鱼多莉(Dory)决定去寻找自己的父母查理(Charlie)和安妮(Jenny),在小丑鱼尼莫(Nemo)和他的父亲马林(Marlin)的帮助下,她从澳大利亚大堡礁来到了美国加州海岸,在这里她遇到了很多新朋友,有章鱼、海狮、白鲸等等。

导演(2)
安德鲁·斯坦顿(Andrew Stanton)是著名的皮克斯动画导演、剧作家,也是一位配音演员。他导演的作品包括1998年的《虫虫危机》,2003年的《海底总动员》(他也是这两部动画的编剧),以及2008年的《机器人总动员》,还有2012年的《火星上的约翰·卡特》  安德鲁·斯坦顿是仅次于创始人约翰·拉塞特的皮克斯二号人物,几乎参与了皮克斯至今所有动画的编剧工作,与其个性相生的让动画角色性格丰满的编剧技巧给作品带来无穷生命力,让皮克斯成为“充满哲理的好故事”以及“大人和孩子都喜欢的电影”的代名词。在感受到因为自己过度保护而同儿子无法真正交流的时候,他创作出了《海底总动员》并赢得奥斯卡,这是一部让所有父亲和孩子都能产生共鸣的作品。而《机器人总动员》想要讲述则是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观众在两个没有言语的机器人身上体会到了近年来在银幕上从未如此强大地展示过的爱情的力量。尽管动画造型上的创意和过硬技术是皮克斯的强项,但斯坦顿仍认为“原创故事是制作动画电影过程中最困难的事情”,“但是你一旦完成了这一项,那种满足感也是其它工作所无法企及的”。  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洛克波特(Rockport)市出生和长大,加州艺术学院毕业后斯坦顿成为了Kroyer Films的一名动画师,80年代末期在导演拉尔夫·巴克希手下从事编剧,最终在1990年加入了羽翼尚未丰满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作为动画师在短片《“惊喜”和“轻与重”》上有过合作之后,他担任了约翰·拉塞特执导的《玩具总动员》的编剧和角色设计,正是从这部作品开始皮克斯踏上了征服世界的旅程。  称得上是科班出身的安德鲁·斯坦顿在加州艺术学院毕业后不久,便加入了当时总共只有八个人组成的皮克斯工作室。那年,安德鲁25岁。做为皮克斯工作室的第九人,也是第二位真正意义上的动画师,安德鲁很快便进入了状态。并将他曾在上学时独立制作动画短片的激情代给了这伙年轻的同僚们。他还运用曾经为动画系列剧《太空飞鼠》做了一段编剧的经验为工作室带来一些额外的收益。就在安德鲁进入皮克斯的第二年,他便与约翰·拉塞特合作了系列动画短片《跳跳灯》,两人珠联璧合。不但如此,安德鲁除了做动画师的工作能力之外,他擅长组织、协调的大局观以及对外联络等能力都进一步得到了发挥。  当皮克斯的动画长片处女作《玩具总动员》开拍之际,为了配合老搭档约翰·拉塞特的导演工作,安德鲁忙前忙后,从编剧到设计、从拍摄到剧务,几乎所有种类的工作都少不了他的身影。而且在影片的宣传上,安德鲁更是耗费了相当的功夫。因此,人们便得以在故事创作者名单、编剧名单、动画师名单、角色设计师名单,甚至配音名单里都能看到他的名字。就像球场上的万金油,这个皮克斯的第九人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此后,精力充沛的安德鲁持续保持着自己的全能状态:帮助皮克斯《虫虫特工队》打败了《小蚁雄兵》,又以编剧、配音、执行制片等身份将《玩具总动员2》打造成首个续集超过前作的动画电影,随后的《怪物公司》一举荣获四项奥斯卡奖提名。新世纪之后,安德鲁终于在众元老的鼎立支持下,独握导筒,倾全力打造出一部轰动全球的《海底总动员》。该片不但票房轻松突破8亿美元,而且为皮克斯赢得了梦寐以求的殊荣——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大奖!  如今,年过四十的安德鲁·斯坦顿仍激情不减当年,常常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灵感,并能很好地运用到自己的动画事业当中。而《机器人瓦力》便是他在看比赛时无意间通过手中的望远镜而得到的灵感。并在反复的推敲设计之后,将机器人作为了故事的主人公,甚至在影片中出奇地囊括了环境、爱情等众多人们所关注的话题。
演员(5)
她大一之后就退学,开始了四处打工的生活,先是在一个法律公司作律助,后来在一个品牌店卖衣服,还做过饭店的服务员,女领班,酒保,油漆工,并卖过吸尘器,总之从事过五花八门的职业。后来Ellen找到了一个她喜爱的职业,“stand-up comedy”,我不知道怎么准确地翻译这个词,就是有点像中国的单口相声。她开始在小酒吧和咖啡馆表演,很快就担任了一个喜剧俱乐部的司仪。在80年代初期她崭露头角,开始到美国各地演出,时值SHOWTIME(美国一个电视公司)举办了喜剧小品大赛,Ellen一举夺魁,赢得全美最搞笑的人的称号。  直到1997年之前,关于Ellen的罗曼史鲜有记载.这些年Ellen的舞台从俱乐部转移到了电视台和大荧幕,事业上的进展使她从一个酒吧里的表演者一步一步地走进Emmay奖最佳喜剧演员的队伍里,她从一个观众喜闻乐见的小演员,变成了一个有影响力有千万观众有死忠粉丝的大明星.  细数Ellen从1981年到1997之间参演的节目,1994年之前,她没有属于自己的节目或是固定角色,但由于她特色的机智幽默,很多美国著名的电视脱口秀都邀请过她做主持人的搭档,就像阿雅之于吴宗宪一样, Ellen的光辉被其他人掩盖了。但她仍不懈的努力,直到94年ABC的下属电视台推出了一个以ELLEN命名的电视喜剧大获成功,Ellen终于在演艺界找到自己的位置。  电视剧Ellen是为Ellen量身定做的。主角Ellen Morgan的生活中的点滴,正是现实生活中Ellen的写照。加盟电视剧的一些演员表演都很精彩,其中第一季有大家熟悉的老友记里的詹妮丝。Ellen一经推出,深获好评。  但一切都结束在1997年,Ellen借着剧中的角色出柜了。她的事业down到谷底。  1997年是ELLEN事业生活的转折年。这一年她从一个遮遮掩掩的同性恋,变成人尽皆知的同性恋。因为在电视剧里出柜获了EMMY。这一年她遇到了让她日后很受伤的女演员安.海挈。  Ellen出柜的行为大受争议,她开始由于各方的压力,不得不在媒体面前打马虎眼。就连同是GAY的艺人都抱怨说:你怎么就不能好好演喜剧呢?出什么柜呀!  面对舆论一边倒的打压,ELLEN和ANNE承受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压力,由于双方的名气,她们应邀出席了白宫的圣诞派对,当时的总统比尔克林顿特意走到她们跟前说“I adore u\"  2003年是ELLEN的幸运年,她凭着 FINDING NEMO里为DORY的配音,再次吸引了全美的目光.由于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常常把自己是GAY挂在嘴边,人们对她喜爱再次超过对她的性向的反感.  摘自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motss/1/171835.shtml
艾德·奥尼尔, 1946年4月12日出生于俄亥俄州,美国演员。代表作有《摩登家庭》、《他乡来客》、《秘密部队》、《斯巴达人》等。
人物简介  说尤金·列维的名字观众们可能感到陌生,但是说起《美国派》里的老爸,大家马上就会反应过来。尤金演了一辈子配角,没想到50多岁后反而迎来了事业的春天。  生平经历  咱们先来看看这部让尤金一举成名的《美国派》。拍摄这部电影时尤金已经53岁了,在好莱坞摸爬滚打20多年了,但一直没有什么代表作。在《美国派》里面,尤金扮演了一位非常宽容和开明的父亲,帮助青春期的儿子解决烦恼。不过这位父亲有点‘一根筋’,跟他呆头呆脑的儿子真是一对,让人又好气又好笑。几乎所有看过《美国派》的观众都记住了这位老爸。  《美国派》成功之后,尤金有一段时间几乎成了‘老爸专业户’,他在《美国派》的一大堆续集和其它青春喜剧片里面重复着自己的角色。  2005年,尤金与黑人巨星萨缪尔·杰克逊联手主演了惊险喜剧片《神勇智探》,这部作品被认为是尤金喜剧表演的代表作。萨缪尔·杰克逊扮演了一名缉拿杀人犯的警探,但是阴错阳差的抓到了尤金扮演的推销员,尤金的唠唠叨叨让萨缪尔几乎神经崩溃,而喜剧经典则由此诞生。  这部即将上映的《供您考虑》由尤金担任主演,可谓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他通过一次次精彩的配角表演让观众们见识了自己的演技。《供您考虑》是一部以1950年代的美国南方为背景的喜剧片,现在只是超前点映,11月底才会在美国全面上映,尤金担任主角能否继续吸引观众,到时候就见分晓了。  个人成就  尤金·列维1946年12月17日在加拿大的安大略出生,他塑造的最成功的角色在《Earl Camembert》里。盖斯特和列维合作了多部电影的编剧,他们把以貌似忠实纪录,实则揶揄讽刺的风格发扬光大。例如《爱犬大赛》(Best in show)、《等待古夫曼》(Waiting for Guffman)、《歌声满人间》等等都是在这二人的合作中诞生。列维是银幕常客,喜剧高手,《美国派》第1、2集均有此君身影。他拥有丰富电视剧经验,出演诸多电视喜剧如《为你疯狂》,SCTV等等。2004年,尤金获得了第46届格莱美颁奖典礼的最佳影视歌曲的殊荣。  尤金·列维是影视界难得的全才,演员、编剧、演唱都来得,且成绩斐然。
美国影坛70年代的代表性女星,她的知性与感性颇能反映嬉皮风尚流行的那个时代。  黛安·基顿出生在加利福尼亚,曾在Santa Ana大学学习戏剧,19岁辍学去纽约学习表演。性格叛逆的她还参加了摇滚乐团表演,不久获得机会演出轰动一时的百老汇摇滚音乐剧《毛发》Hair,并由配角升为主角。  70年代初,与伍迪·艾伦结识,参演了他导演的影片《呆头鹅》Play It Again、《安妮·霍尔》等片,并与之有过一段婚史。  多年来作品不断,属实力派多产性格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