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 高清版演员表

导演:沙蒙,林杉
日期:1956-12-01
热度:5

抗美援朝进入最关键的决胜阶段了。美军在板门店谈判期间,暗中调集大量军队,发动突然袭击。美军目标很明确,就是攻占上甘岭,以此作为据点,进而夺取五圣山,并增加谈判的筹码。在上甘岭守卫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八连。面对比我方多得多的敌军,解放军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顽强抵抗,以此拖延美军时间,粉碎敌人阴谋。连队在连长张忠发(高保成 饰)的带领下,与美军浴血奋战。虽然坑道里的环境恶劣,而且面临着断水断粮的危险,但是解放军硬是坚守了24天,为中朝联军大反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导演(2)
沙蒙(1907年—1964年),原名刘尚文,出生于河北省玉田市孙各庄乡,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演员,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5年,在喜剧电影《都市风光》中饰演店员 。1936年,在剧情电影《十字街头》中饰演东北流亡青年。1938年,担任第五战区青年团艺术组教员。1944年,担任延安鲁艺实验话剧团团长。1950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赵一曼》。1951年,与张客联合执导剧情电影《上饶集中营》,该片获得中国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二等奖。1953年,执导剧情电影《丰收》,该片获得中国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三等奖。1956年,与林杉联合执导剧情电影《上甘岭》。1962年,与傅杰联合执导剧情电影《汾水长流》。1964年6月26日,沙蒙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57岁。
林杉,中国电影剧作家。浙江慈溪人。原名李文德。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被捕,抗日战争爆发后出狱,并前往晋西北解放区从事戏剧工作。先后任晋西文联剧协主任、剧社社长、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等职。创作了一批宣传抗日、反映晋西北人民生活的小戏。1949年调中央电影局剧本创作所,从事电影文学创作。50年代,改编小说《吕梁英雄传》为电影。还创作了《刘胡兰》、《丰收》(与孙谦合...
演员(11)
高保成,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其表演朴实自然。1938年参加八路军。195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演员。1954年在电影《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中扮演游击队员“老虎”步入影坛。1955年拍摄的《上甘岭》(饰八连长张忠发)为其代表作。  1958年,出演了影片《狼牙山五壮士》、《渡江探险》等。1961年,调入八一厂,参加演出的影片有《长空比翼》、《汾水长流》、《闪闪的红星》、《回头一笑》、《四渡赤水》、《人生》等。1993年,在谢晋导演的影片《老人与狗》中扮演魏老汉。
徐林格,祖籍天津,1930年3月20日生于北京。因家境贫寒,无钱上学,从小提篮叫卖烧饼、油条,维持生活。但他聪明好学无师自通,自学文化知识、书法和绘画,竟然多才多艺,尤其善长写仿宋字。抗日战争胜利后,徐林格参加国民党军队文工团,成为一个文艺兵。新中国成立后,加入人民解放军,在南京军事学院文工团当演员。南京军区成立后,调入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任演员。  徐林格不仅有着英俊的相貌,儒雅的气质、风度,还有很好的表演天赋。参加解放军后,在多部话剧中饰演重要角色。如《东海最前线》中的参谋长、《烈火红心》中的韩书记、《一江红旗》中的团长、《我是一个兵》中的指导员、《东进序曲》中的新四军东进纵队司令员孟器宇、《杨根思》中的马标、《红缨歌》的尤独清、《箭杆河边》中的农民老吴头、《最后的窗户》中的堪特、《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八连指导员路华等。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故事片《上甘岭》时,徐林格饰演七连指导员孟德贵,第一次走向银幕。虽然影片开始不久孟德贵就身负重伤双目失明,但徐林格以朴实无华的精湛演技,把指导员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党组织在艰难困苦境遇中的凝聚力表现得丝丝入扣,又荡气回肠。  1957年,徐林格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柳堡的故事》中饰演男二号主角、新四军某连指导员。他以细腻、准确的表演,把指导员这个人物演绎得有血有肉,形象鲜活生动。部队战士与驻地女青年恋爱,因对军民关系具有破坏力,一直被部队禁止。现实生活中,恋爱当事人常常因难断情丝或处理不好而受到处分,甚至被处理退伍。而指导员对李进与二妹子恋情的处理,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和人情味。他不仅及时挽救了李进,也帮助李进在汲取教训后快速成长起来,并在胜利后帮助李进与二妹子重逢。在如诗如画的含蓄、曲折的爱情故事背后,彰示的是人民军队纪律的严明和政工干部的人格魅力。  1964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将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的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改编成电影故事片搬上银幕,徐林格在影片中饰演男一号、驻守上海南京路上的八连指导员路华。徐林格再次以细腻、自然的表演,精准生动地塑造了指导员路华的人物形象。路华在处理童阿男负气开小差、三排长陈喜在糖衣炮弹攻击下步入歧途等问题上的敏锐、政策观念、工作艺术和人格魅力,都令人折服,受人爱戴。《霓虹灯下的哨兵》讲述的故事,对从战争中走进和平时期的部队具有共性意义。因此,《霓虹灯下的哨兵》大获成功,尤其倍受部队官兵欢迎,当是顺理成章的事。值得一提的是,在反映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片中,徐林格主演的《柳堡的故事》和《霓虹灯下的哨兵》两部影片,都是经典、巅峰之作,至今无可与之比肩或超越者。  徐林格与他塑造的人物一样,为人谦和,品行端正,很有人缘。但在“文革”中同样未能免遭厄运。因曾在国民党军队中服役和亲属的“历史问题”,他被隔离审查,下放到安徽大蜀山农场劳动。不久又被迫转业到杭州味精厂当工人。1974年,徐林格奉命回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工作,并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军教片《走访地下城》中饰演人防办主任。1975年,他受邀在外拍摄影片时,因肝癌抢救无效去世。
张亮,中国男演员,1978年11月18日出生于苏州,新亚洲娱乐公司签约艺人。2000年,参演首部作品《策马啸西风》。2004年,主演青春偶像剧《极速的浪漫青春》。2007年,出演《真爱之百万新娘》中的“绍康”而被观众熟知。2009年,主演了神话轻喜剧《活佛济公》系列。2011年,主演了古装喜剧片《怪侠欧阳德》。2012年,参演了古装电视剧《薛平贵与王宝钏》。2013年,主演了家庭情感剧《幸福媳妇成长记》。
李树楷(1922~1997)男,河北阜平人。1937年8月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在八路军一一五师宣传队(后改编为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当演员。1939年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冲锋剧社副社长,1945年任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分区北进剧社副社长,1946年任冀晋剧社副社长,1949年出席全国第一次文代会,1953年任华北军区文工团副团长,1955年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沈阳抗敌话剧团副团长,1958年任沈阳军区政治部文艺工作总团副团长,1963年至1966年任沈阳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1978年任沈阳军区文化部副部长。1982年带《彭大将军》剧组进京演出,受到军内外好评。1966年前担任辽宁省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1978年任辽宁省剧协副主席,1985年任辽宁省剧协顾问。  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独幕话剧3部、歌剧1部、多幕剧2部,有《茂林事变》、《模范夫妇》、《荣军旗帜张树仪》。导演了《张大嫂巧计救干部》、《白毛女》,主演《李殿冰》,其中《张大嫂巧计救干部》在晋察冀多个剧团上演,成为各团政治攻势主要剧目之一,1943年获晋察冀边区鲁迅文艺奖及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优秀作品创作奖。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与刘佳合作导演话剧《战斗里成长》,获全国第一届话剧汇演导演一等奖。1957年在电影《上甘岭》中饰演师长。1959年与白刃、洛丁共著话剧《兵临城下》,在全国多个剧团(院)上演,并改编成电影《兵临城下》。
白英宽,1928年出生,内蒙古宁城县人。8岁那年,父母双亡。自幼放牛,没念过一天书。1945年参加八路军,首长见他英气,选去做了警卫员。后参加抗美援朝战士演出队,文工团发现了他的表演才能,一纸调令,就成了文工团演员。武汉演出时,又被华南军区文工团发现,调入该文工团,后转入中南部队艺术剧院任演员。1954年,白英宽在空军部队学习期间,来到长影厂参观,本是走马观花的过路客,却被当时的张望副厂长一眼看中,1955年9月就来到了长影厂。白英宽除了《患难之交》中的金永俊、《云雾山中》里的田冬生、《康庄大道》中的社长(此片是主演)等少数影片中演过重要角色外,基本上演的是配角,如《芦笙恋歌》中的王排长、《古刹钟声》中的牛生海、《严峻的历程》中的伍奇、《创业》中的龙富贵、《不该发生的故事》中的赵广林等,扮演了不同民族、不同身分,不同性格的角色。其中《不该发生的故事》中扮演的一个自私狭隘的农民形象,深受好评。
张健佑,辽宁省人。1949年任东影演员科演员,曾在《上甘岭》、《列兵邓志高》、《烽火列车》等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1963年调导演室工作,曾执导《严峻的历程》等影片。
张凤翔,1928年生于河北省涉县,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9年调入北影任演员,参加了《吕梁英雄传》的拍摄。参加志愿军赴朝鲜作战后于1956年调入长影剧团任演员。先后在《上甘岭》、《虎穴追踪》、《试航》、《青云曲》等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1958年进上海戏剧学院编导进修班学习,回厂后做导演。1974年调入峨影,先后执导了《三进山城》、《春潮急》、《并非一个人的故事》、《玉色蝴蝶》、《杜鹃啼血》、《天堂之门》等影片。
张巨光(1929—1968)电影演员,别名张哲伦,张浩然,回族,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火连寨人,1929年夏历五月初五生于辽宁沈阳。1948年入东北大学文艺系音乐科学习。1950年后历任东影演员、长影演员。表演代表作品有故事片《草原上的人们》《平原游击队》《刘三姐》等。  张巨光的父亲张德纯,字子文,是我国近现代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和回族教育家,曾在保定、北京、沈阳等地担任清真寺教长和沈阳回教文化学院院长。  张巨光为艺刻苦,创作态度严肃认真,所塑造的一些身分、性格、年龄各不相同的银幕艺术形象,个性鲜明,颇具光彩。生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中国影协会员、吉林影协会员、吉林剧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