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雷特瓦河战役 下部演员表

导演:维尔伊科·布拉吉
日期:1969-10-07
热度:9

描述在二战末期,希特勒下达“韦斯作战命令”,德军大举进攻南斯拉夫。游击队员们肩负着护送大批难民撤离的艰巨任务,而撤离的关键是跨越纳若维河的大桥,德军已始经从四处调兵遣将至河畔,企图一举全歼游击队。于是在桥边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追击与反击战。

导演(1)
演员(4)
尤尔·伯连纳的真实生活神秘莫测,他经常喜欢用一些明显的谎言来嘲弄那些探根寻底的八卦记者。人们从1989年他儿子出版的他的传记中才得以一窥他生活的真相。 他的父亲是一个瑞士籍蒙古裔人。母亲则是一位俄国医生的女儿。幼年时他的父亲抛弃了家庭,母亲把他和他的姐妹送到哈尔滨去读书。19岁时母亲又把他们带到了巴黎,在那里伯连纳喜欢上了音乐,并在俄国人开设的夜总会里演奏吉他,在那些四海漂流的俄籍吉普赛人中间,他第一次找到了家的感...
奥逊·威尔斯(OrsonWelles),1915年5月6日生于美国威斯康辛,1985年10月10日逝世于洛杉矶,集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等多种角色于一身的电影天才。作为演员,他参与了一百多部电影(包括配音);作为编剧,他写了42个剧本;作为导演,他执导了近40部影片。1975年,AFI授予威尔斯终身成就奖,不过,奥逊·威尔斯对于电影的贡献,令无数后人仰望,这远远胜过任何荣誉。  他的一生就像一部传奇,他的电影改变了历史。奥逊·威尔斯是美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电影家。迄今为止,所有从事严肃电影事业的导演、演员,恐怕仍然不敢正视这位空前绝后的“巨人”。 因为有奥逊·威尔斯,我们愿意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电影天才”的存在。
1920年生于乌克兰的Khersonski。1937到1938年他在Rostov的剧场担任演员。1948年毕业于VGIK,随后参加电影的演出,也从事剧本写作和导演的工作,是1960年列宁奖的得主。从1971年起,开始在VGIK教授表演课程,几乎参与自己每一部导演影片的演出。非常擅长改编文学史诗作品,如《战争与和平》、《滑铁卢》、《包利斯·戈多诺夫》。八○年代末期,他开始筹拍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这是他第三度改编肖洛霍夫的作品,也因为资金的问题让这部苏俄和意大利合资的超级巨片,在接近完成时喊停。邦达尔丘克1994年病逝于莫斯科,《静静的顿河》则在搁置近15年后完成后制。  角 色:导演,演员,编剧  毕业于莫斯科电影学院,1963年拍《人类的命运》面蜚声欧美影坛。1966年完成长达6小时的《战争与和平》获1967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金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