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擒蛟龙演员表

导演:弗雷德·金尼曼
日期:1964-08-14
热度:5

曼努埃尔是西班牙内战期间一位著名的地方武装首领,内战结束后,一直住在法国流亡20年。当他的母亲去世时,作为孝子的他,偷偷地回到家乡西班牙。但此时西班牙还有人没有忘记他,那就是警察维诺德 ,他在医院准备了一个陷阱,就等曼努埃尔的到来。

导演(1)
弗雷德·金尼曼1907年4月29日生于奥匈帝国国首都维也纳(现奥地利)。1927年毕业于巴黎创设电影摄影技术学校,此后在柏林做了一年副摄影师,然后成为副导演。1929年到好莱坞从演员做起,然后是短片导演。1941年导演第一部剧情长片《拳王争霸》。到了四十年代后,完美倾向越来越重,1948年导演《孤雏泪》,得了第一届银幕导演奖。1949年导演《男儿本色》,52年导演《正午》,在韩战时期导演《乱世忠魂》,这是一部反战片。他的作品往往走在时代的尖端,每一部作品都提出新问题。综观他的作品,有电影史上留下青史的名片,也有出人意外的卖座片。他获得第三届奥斯卡最佳导演金像奖(《Teresa Benjy》短片,《乱世惊魂》、《良相佐国》),并得了四次纽约影评家协会奖(《正午》、《乱世惊魂》、《修女传》、《良相佐国》)。1977年辛尼曼七十岁,依然宝刀不老,对电影的热情不减,他导演的《茱莉亚》,光芒四射,轰动全球影坛,被提名11项奥斯卡金像奖,虽然结果只得了最佳男女配角及最佳编剧3项金像奖,但它仍是电影史是占有一席地的作品。1982年拍改编自汤马斯伊士曼的小说《秘密警官》(The Secret Policeman,片名为《破晓前一日》(Day before Sunrise。
演员(8)
格利高里·派克出生在美国加州,他的童年十分动荡,五岁的时候父母离异,派克被送去和祖母一起住。日后他回忆说他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就是每周一次和祖母去电影院看电影。上学的时候派克迷上了表演,决定当一名演员。他先加入了纽约的邻家剧场,又在毕业后登上了百老汇的舞台。1942年他在埃默林·威廉的舞台剧《清晨之星》中第一次登场。  1943年他进入好莱坞并于次年出演了他的第一部电影《荣誉之日》。同年他的第二部部电影《天路历程》(The Keys To The Kingdom)为他带来了第一次奥斯卡提名。1945年他又出演了希区柯克的影片《爱德华医生》并受到好评,此后陆续以《鹿苑长春》(1946)、《君子协定》(1947)、《晴空血战史》(1949)三部影片接连获得奥斯卡提名,并以《鹿苑长春》一片获得金球奖。这时的他已是片约不断,决定只接拍自己感兴趣的影片。派克身高1.91米,他的大多数时候都扮演着高大,正直严肃,充满着英雄主义的美国绅士,这一形象与他本人的性格十分相近(派克在好莱坞的公益事业上享有崇高的名声),因此演起来十分自如。而1962年那部最终让他抱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伸张正义,不畏强暴的律师角色,也正是他这一形象发挥的极致。  但派克本身并不满足于不断重复自己,他不断地尝试拓宽戏路,使得他演出各种角色都非常深入而逼真,如1961年的经典恐怖片《海角惊魂》。80年代后派克逐渐转向电视剧。他的最后两部电影是1991年的《抢钱世界》和《海角惊魂》的重拍版,他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个和当年不同的角色。  派克在1968年获得美国电影学院终身成就奖。派克在政治上是一个自由主义者,1967年他曾获杰出人道主义奖,还曾获得自由勋章。在《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奥斯卡颁奖仪式上他曾说过:\"在这部影片中,我投入了我的一切,我46年的生活中所感受和学到的一切,那些关于家庭、父亲和孩子的,还有我对种族主义和司法公正的认识\"。他热心参加公共事业,有多个公益事业和影视事业方面的职务。  2003年6月12日,派克在洛杉矶的家中去世,享年87岁。
生于墨西哥奇瓦瓦市,父亲是爱尔兰人,母亲是墨西哥人,少年时代移居美国,青年时任拳师维生。1936年入电影界,50年代以《萨巴达万岁》和《梵谷传》分获第25、29届奥斯卡最男配角金像奖,1964年以《希腊人左巴》获奥斯卡最男主角金像奖提名,这亦是他电影生涯顶峰。1972年出了自传《最初的过错》。最后演出的电影是1995年的《云中漫步》,2001年病逝于波士顿。
奥玛·沙里夫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开罗维多利亚(Victory)学院毕业。毕业后,接手了家族的木材生意。他与女演员Faten Hamamain在1955年结婚,他们有一个儿子,在1974年离婚。后来他再也没有结婚过。1953年他开始参加埃及电影的演出,后以《阿拉伯的劳伦斯》一片亦获得奥斯卡男配角提名,从此进军世界影坛,成为国际红星。80年代起他转向电视界发展,演出不少迷你影集。在桥牌方面,他的造诣也颇高。
米尔德丽德·丹诺克,男,美国马里兰人,演员。
Daniela Rocca was born in Acireale, one of the poorest districts of Catania, in Sicily. Like many other Italian starlets in the Fifties and Sixties, Rocca became an actress after winning a beauty contest. In 1953, she was elected Miss Catania, and soon after was noticed by talent scouts, after taking part in the Miss Italy contest.  Her first film was Mercanti di Donne (1957). Four years later, the director Pietro Germi who had seen her in I Masnadieri (1961), offered her the role of Rosalia in Divorzio all\'Italiana (Divorce Italian Style, 1961).  In Divorce Italian Style Rocca gave a brilliant performance as the unwanted wife, accepting a moustachioed upper lip, in order to appear sufficiently unattractive. This was seen an act of great courage for a young symbol of Mediterranean beauty.  Daniela Rocca took part in almost a dozen other films, including L\'Attico, I Don Giovanni della costa azzurra, and . . . E venne il giorno della vendetta.  In 1963, Rocca\'s film career ended abruptly. She was only 25 years old. After her attempted suicide, she was considered unreliable and received no offers. She fell into a state of severe depression. Her name appeared in the papers for the last time after she cut her wrists and was recovered in a mental institution, in Palermo.  Before disappearing once more, Rocca played a minor role in a film for television, La Macchina del cinema, by Marco Bellocchio.  Rocca lived the last years of her life at a retirement home in Milo, near Catania, where she spent her time writing poems. She published four books: Agente segreto con licenza di vivere, Avvocato offresi, Il condannato a morte, Psicoanalisi, sogni, fantasie nascosti nella mente, and a collection of poems, 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