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凌云 1936演员表

导演:吴永刚
日期:1936-01-01
热度:4

农民老王带着女儿黑妞儿和孤儿顺儿逃难,与众人一起在边省建立了美丽的家园太平村。金秋时节,强盗进犯,村民们选举壮实的顺儿为抗敌领袖。青年农民田德厚喜欢黑妞儿,但因黑妞儿与顺儿自小便极要好,遂对顺儿心存芥蒂。混进村的奸细企图从中挑拨,德厚将计就计找到敌人埋藏武器的地点。奸细见阴谋败露欲下毒手,顺儿带村人将其擒下,德厚与顺儿前嫌尽释。敌人开始猛攻村庄,德厚与黑妞儿英勇牺牲,村民们在顺儿的带领下继续战斗。

导演(1)
演员(7)
王人美原名王庶熙。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歌舞演员。湖南浏阳人,生于长沙。1926年考入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27年,王人美到黎锦晖创办的上海美美女校学习歌舞。黎锦晖亲自为她改名为王人美,将这女孩列入王家的“人”字辈,是要破一破女性不入家族辈分的旧习。在美美女校学习歌舞期间,王人美就跟着黎锦晖学习歌舞,王人美果然没辜负期望,成为上海著名的歌舞明星。同年王人美到上海加入中华歌舞团。1931年加入联华影业公司为电影演员,明月...
田方(1911年1月3日—1974年8月27日),别名田兆栋,出生于河北保定,中国内地演员。1925年在北京私立励志中学读书。1927年在北京私立辅仁高中读书。1930年在北平辅仁大学读书。1932年8月在上海考入天一影片公司,担任语音教员兼场记和演员。同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小女伶》。1937年8月参加抗日救亡演剧二队。1938年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调入参训队学习,并参加大生产运动,获得陕甘宁边区第2届劳动英雄甲等奖状。同年任延安鲁艺实验剧团艺术指导科长、教员兼演员。1945年任东北文工团副团长。1946年任东北电影公司的制作秘书 ;10月1日兴山成立东北电影制片厂,田方任秘书长。1949年4月20日,北京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田方任厂长;6月4日,华北临时影片审查委员会成立,由田方负责;7月26日当选为中华全国电影艺术工作者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委员;10月22日,中央电影局成立艺委会,田方任委员。1951年12月调任文化部电影局秘书长。1953年3月6日,文化部电影局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召开第一届中国电影艺术工作会议,田方任筹委会委员;9月21日,电影演员剧团成立,田方出任首任团长。1957年4月16日,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在北京正式成立,田方任主席团委员之一。1958年1月调任北影厂副厂长兼北京电影演员剧团团长。1960年7月22日当选为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副主席。1962年5月22日主持第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授奖仪式。1965年5月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代厂长。1970年2月下放北京电影制片厂“五七”干校劳动。1974年8月27日因癌症在北京去世,终年63岁。
王次龙(1907—1941),别名王雪厂,男,河北保定人。著名电影导演、演员、编剧。1926年,入中华百合影片公司任布景师。同年,参演影片《透明的上海》,《同居之爱》。1928年,编导其第一部作品《上海一妇人》。后与其兄王伯龙,王元龙共建三龙公司,摄制《王氏四侠》等著名武侠片。1931年转入联华,拍摄影片《自由魂》。此后分别为大长城,艺华等影片公司编导《还我河山》等影片。曾自组次龙制片厂。1941年,于其兄王元龙赴港,组建星海影片公司时不幸去世,年仅34岁,死于吸毒过量。
章志直(1901-1970),江苏常州人,早年演过新剧。1926年进入天一公司,主演《蒋老五殉情记》、《西游记莲花洞》、《夜光珠》、《拳大王》等,并参演大量影片,如《珍珠塔》、《电影女明星》、《唐伯虎点秋香》、《新茶花》等。1929年进入长城画片公司,主演《风流督军》、《大闹摄影场》、《江南女侠》等片。1931年加入“联华”。与阮玲玉联袂主演《神女》,生动刻画了流氓的角色,还与金焰主演《浪淘沙》。同时,他也在“艺华”、“新华”等公司拍片。抗战胜利后,在《天堂春梦》、《还乡日记》、《浮生六记》等片中能找到章志直的身影。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从影四十余年,演出影片一百多部。
韩兰根,中国早期著名电影演员。十六七岁时在张慧冲的影片公司和上海影戏公司任摄影和剧务工作。1925年首次在上海黄浦影片公司出品的《骷髅岛》中饰群众演员。两年后在武侠片《恐怖之谷》中饰一名小喽啰,成为正式演员。1928年与人合作创办“东华”影片公司,自编、自导、自演了两部短片。  1930年加入“联华”影业公司,开始了创作黄金时期。在《野玫瑰》、《小玩意》、《王老五》、《酒色财气》、《大路》、《到自然去》、《联华交响曲》、《无愁君子》、《摇钱树》、《三人行》等影片中饰小人物,其诙谐、幽默、滑稽的表演深得观众的喜爱。  1934年在影片《渔光曲》中成功地扮演体弱多病、憨厚天真的贫苦渔民的孩子小猴,因此被昵称为“瘦猴”。1937年在影片《天作之合》中饰演了失业工人老韩,其无可奈何的苦笑和滑稽的言谈举止,充分显示了他独具的喜剧特色。40年代参加抗日宣传电影和话剧演出,同时也在古装片中扮演角色。40年代末创办“华光”影片公司,拍了几部滑稽片。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参加苏州新苏话剧团从事话剧表演,后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  1957年与老搭档殷秀岑一起拍摄了最后一部影片《未完成的喜剧》后退出影坛。一生拍片二百五十多部,1982年1月27日病逝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