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血溅红演员表

导演:刘国权
日期:1947-01-01
热度:5

北满的一座城市里,日军因局势所变加紧了对抗日战士的围剿,青年黄志刚决心以个人之力对日军实行暗杀,黄志刚的几次行动都有惊无险地逃过了敌人的抓捕。一次,黄志刚因为受伤躲在了护士李慕贤所在的医院,两人渐渐相爱了,李慕贤劝黄志刚加入抗日军队,两人相约志刚病好后就加入部队。医生陈君一直喜欢李慕贤,因为求婚被拒迁怒于志刚,竟向宪兵队长告发了他,谁知李慕贤和志刚一起被抓进了监狱,陈君懊悔不已遂杀死了宪兵队长,最终他为了掩护大家逃狱而牺牲。

导演(1)
中国电影女演员、导演。1945年生,原籍四川自贡,生于四川内江。1960年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学习。1966年毕业后,在部队锻炼。1969年起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76年至1982年这六年间,刘国权参加演出了《山花》、《瞧这一家子》、《潜网》、《新兵马强》、《马加和凌飞》等影片,多为配角,观众反映平平。刘国权意识到自己的外表有局限,于是转做导演工作。1983年,刘国权导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劫持》,影片受到好评,发行了300多个拷贝。1984年...
演员(19)
1934年入艺华影业公司,出演经典影片《马路天使》。从影同时,他亦参加舞台剧演出。1946年至北平,任中电三厂演员,出演《追》等多部影片。1949年,在昆仑影业公司出演经典影片《乌鸦与麻雀》。建国后,先后在国泰,文华,大同等影片公司出演《人民的巨掌》等。1952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代表作品有《祝福》。
项堃(1915年—2009年2月15日),原名王象坤,原籍山东德州,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中国内地演员,毕业于山东济南师范学校艺术体育科。1936年,出演个人首部话剧《镀金》,这是他第一次登上舞台。1942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青年中国》。1947年,主演战争电影《白山黑水血溅红》。1951年,在革命电影《上饶集中营》中饰演国民党军官张超。1955年,主演剧情电影《湖上的斗争》。1957年,主演剧情电影《情长谊深》。1963年,主演剧情电影《停战以后》。1965年,在革命电影《烈火中永生》中饰演徐鹏飞。1974年,在战争电影《南征北战》中饰演张军长。1978年,主演革命电影《大河奔流》。1982年,主演剧情电影《佩剑将军》。1985年,出演剧情电影《奇迹的再现》。1991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同年,项堃获得第3届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2005年,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广电总局批授予了“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2009年2月15日17时45分,项堃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2月27日上午9时,项堃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东厅告别室举行。
林静;2002年06月01日出生于北京,别看她年纪小,她可有4年的演戏经历了,她与很多著名演员一起拍过戏。到目前为止,她已经参加了14部电视剧、1部电影、28部广告片的拍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林静拍戏年纪小志气大,全情投入,导演对她赞不绝口。不少与她合作过的导演在拍摄新戏时,有合适的角色第一个就是找她。
陈翔,生于1932年,北京人。1951年调入东影演员科任演员,曾在《党的女儿》、《海上神鹰》、《英雄儿女》等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1978年调离长影。
韩涛(1916—-1968,11,14)原名韩锦章,四川成都人。中学期间,就喜爱京剧,曾是成都“阳春社”的知名票友。中学毕业后,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抗战爆发后,回到成都,他和吴雪、戴碧湘等人组织成立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参加演出过《雷雨》(饰鲁大海、周朴园)、《前夜》(饰白次山)、《塞上风云》(饰郎桑)、《渡黄河》、《飞将军》、《民族万岁》、《九·一八血泪》、《群魔乱舞》、《芦沟晓月》、《铁蹄下的歌女》等话剧及京剧《四郎探母》。1939年入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40年参加拍摄了影片《塞上风云》,并在中国万岁剧团演出过《国贼汪精卫》、《雾重庆》、《大雷雨》、《两面人》、《蜕变》等话剧。1946年在上海“中电”二厂拍摄了影片《忠义之家》。同年到北平,任“中电”三厂演员。先后拍摄过《圣城记》、《白山黑水血溅红》、《追》、《郎才女貌》、《甦凤记》等影片。1948年入上海大同电影企业公司任演员。拍摄过《欢天喜地》、《哑妻》、《几番风雨》、《望穿秋水》等影片。上海解放初期,参加过话剧《怒吼的中国》的演出。1950年到北京,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员。演出过话剧《钦差大臣》。1954年调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先后拍摄过《宋景诗》、《李时珍》、《家》、《不夜城》、《羊城暗哨》、《老兵新传》、《聂耳》、《林家铺子》、《桃花扇》等影片。还在上影演员剧团参加演出过《两兄弟》(饰丁有财)、《南海长城》(饰何从)、《家》(饰高克明)等话剧。曾为《奇婚记》、《水堤》、《战斗的乡村》、《伊万雷帝》、《华沙首次演出》等译制片配音。提起他,大多数影迷会觉得陌生。名字陌生,形象应该不至于太陌生。我说两个,一个是《李时珍》里的包乡绅,一个是《羊城暗哨》里的陈医生。想起来了吧,哪部戏里,他都是攒眉苦脸的样子,很少见他开心的笑上一次。论演技,那是一点都不含糊,可以称作“硬里子”了。在《羊城暗哨》中饰演的陈医生,准确而又细致地体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陈医生思想转变的过程,也富有层次,令人信服。这一人物的设置与准确处理,有助于丰富这部惊险片的文化内涵。1964年在谢晋导演的《舞台姐妹》中扮演一位法官。龙套角色,演员表上名都没有。《舞台姐妹》后,他再也没有在银幕上出现过。这样一位优秀表演艺术家,文革中遭受迫害,英年早逝。
原名阮子贞,女,原籍浙江宁波,生于南通,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少年时在纱厂做童工。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她父亲在当时有“小上海”之称的南通工业重镇唐闸参加纺织厂罢工,失败后全家迁往上海另谋生路。1937年考入新华影业公司,次年在卜万苍执导的影片《貂禅》中扮演重要角色,从此步入影坛。继而又考入中国电影制片厂与项堃合作拍摄了影片《青年中国》。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得知真相后的阮斐不顾国民党的威逼利诱,愤然退出“中制”。加入了由郭沫若、阳翰笙领导的中华戏剧艺术社并参加了建社剧目《茶花女》的演出。此后还在《日本间谍》《国色天香》《丽人行》《人在屋檐下》《浪涛滚滚》等影片中担任主角。1950年,阮斐与丈夫项堃一道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第一批专业电影演员。反右运动时,因深受项堃的无辜牵连,一直无缘在银幕上发挥自己的表演专长。1961年,在周总理的关心下调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1979年以后在《生活的颤音》《山城雪》等影片中扮演角色。1990年因病逝世。
齐衡原名齐梦非,原籍山东招远,1912年生于辽宁沈阳,著名电影演员。  幼年时期,生活在日军统治之下,不堪忍受屈辱。在中学读书时,因日本学生每每嘲弄侮辱中国学生,校方却从中加以袒护,他不堪忍受屈辱,愤而退学。  九一八事变后,考入上海大夏大学。越一年,因经济窘迫而辍学,旋觅得家庭教师一职,勉为糊口。后加入上海中国艺术供应社和济南山东省剧团任演员,参加了《父归》、《大刀王五》等具有反帝反封建意义的演出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奔赴后方,先后在西安、成都等地\"旅行\"剧团、\"中电\"剧团担任基本演员,宣传抗日救亡,并在《金小玉》、《结婚进行曲》、《寄生草》、《雷雨》、《日出》等话剧中饰演重要角色。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随中电三厂赴北平。1946年11月,他参加了沈浮编导的影片《圣城记》的拍摄,这是他走上电影生涯的开始。而后,他又在影片《白山黑水血溅红》和《大团圆》中饰演重要角色。 1948年,在影片《万家灯火》中饰演贸易公司经理钱剑如。他没有从外形上来加以丑化,而是着眼于揭露其灵魂的卑鄙,从而受到广大观众的赞许。  解放初期,他加入南京文工团,热情地参加了大型话剧《李闯王》的演出,后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先后在《团结起来到明天》、《胜利重逢》、《渡江侦察记》、《为了和平》、《秋翁遇仙记》、《钢铁世家》、《金沙江畔》、《燎原》等影片中扮演了各种不同性格的角色。他在《渡江侦察记》中扮演的老侦察员吴老贵,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最后英勇地献出自己生命的动人形象。  1957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 齐衡对自己演戏的要求,不论是主角,还是配角,他都一丝不苟,全神贯注。他不事浮华,力戒造作,为追求形似和神似的统一,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于1972年去世。
陈方千原名陈方骞,祖籍靖安县香田顾山,1920年7月10日出生于北京市。 陈方千自幼家道中落。曾先后就读于北平梁家园小学和私立中华中学,高中二年级辍学。1936年以后,先后在北平市第二烈性毒品戒除所、河北省大兴县公署当录事、办事员。1940年任华北广播电台新闻编辑。1945年,他与友人在北平组织了铁马剧团,任副团长。1946年参加北平剧社,在话剧《日出》、《原野》、《雷雨》中扮演主要角色。  1947年他组织拓荒剧艺社,自编自演过歌剧《还乡曲》。同年10月,陈方千等人考入前中央电影制片厂第三厂,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在《青梅竹马》等影片中担任主要角色及其他角色。1949年4月陈方千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并在《英雄司机》等影片中担任角色。1956年陈转为导演,和著名导演谢添合作,先后共同编写和导演过《洪湖赤卫队》、《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花儿朵朵》、《锦上添花》、《春暖花开》、《小铃铛》等影片。  他单独导演的,有故事片《幽灵》,戏曲片《包公误》、《背靴访帅》、《李天保娶亲》、《红娘》、《嫁不出去的姑娘》,宽银幕戏曲艺术片《哪叱》等,除十年动乱时期被迫中断工作外,他参加拍摄执导的各种类型的影片共有36部,其中如《洪湖赤卫队》、《锦上添花》、《花儿朵朵》等影片,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好评。儿童故事片《小铃铛》曾获1982年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编导一等奖。儿童小歌剧《小熊请客》获作曲一等奖。  陈方千十分珍惜自己的晚年,常以“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为丹”、“老牛自知夕阳短,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诗句自勉,1978年至1985年间就改编、导演了10余部各类影片,还帮助河北、河南电影制片厂培养了不少人才,河北电影厂称他是“河北电影艺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导演影片《泪洒姑苏》拍摄后期,他曾一度卧床输液,但病情一好转,又夜以继日地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1985年3月21日,人民艺术家陈方千与世长辞,享年65岁。  陈方千多才多艺,除编导、表演外,在书法、绘画、戏曲、诗词、音乐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能演奏多种乐器,特别擅长于钢琴、手风琴的即兴演凑。晚年担任了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国电影家传记》中有其传记。
田振东 ,男,总参通信部司令部原顾问(正军职)。
80后新锐电影导演,业内人称“最懂花钱的导演”,擅长动作片、暴力美学、人性悬疑类类型电影。商业市场触觉敏锐,深谙新媒体观众娱乐化需求,有丰富的新媒体电影导演经验。导演的作品《打脸好男人[1] 》、《饥恶游戏[2] 》、《闺蜜之夏》 、《明珠三国2貂蝉攻略》 2016年导演电影作品《边境杀手》
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21年7月出生,辽宁沈阳人,毕业于奉天演剧专科学校。1941年在伪满映画协会当演员,1942年至1945年在上海新华影片公司、中华联合影业公司担任导演、演员,1945年转到北京伪中央电影制片厂三厂,直至1949年接管更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从影五十年,参演影片一百五十多部,而且专演配角,多为反派,如《吕梁英雄传》中的日本小队长、《龙须沟》中的冯狗子、《林家铺子》中的陆和尚、《小兵张嘎》中的胖伪军、《神秘的大佛》中的管家赖猴、《武林志》中的尤掌柜、《假大侠》中的响破天、《烈火金刚》中的解老转以及电视连续剧《夜深沉》中的张三等。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