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描述日本占领韩国时期,身怀绝技的抗日志士李峻九率领一群武功高强的徒众进行复国运动。茅瑛是韩国长大的中国女子,和师兄黄仁植也加入其中

倒序 在线播放
当前资源由抖音提供--在线播放,无需安装播放器
当前资源由腾讯提供--在线播放,无需安装播放器
当前资源由西瓜视频提供--在线播放,无需安装播放器
当前资源由优酷提供--在线播放,无需安装播放器
1986
芙蓉镇
本片分上下两集,讲述了位于湘、粤、桂三省交界处的芙蓉镇上,人称“芙蓉姐”的漂亮女人胡玉音(刘晓庆)在“四清运动”及“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1963年,凭着热情周到的服务,胡玉音与丈夫桂桂经营的米豆腐摊子前渐渐成为早市上最热闹的一道风景,加上夫妻俩省吃俭用,手中积攒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财富。镇党支书也是胡玉音干哥的黎满庚(张光北)、粮站主任谷燕山(郑在石)及乡邻们都为他们高兴。当他们盖好新房准备日子更上一层楼时,迎上“四清运动”,一直嫉妒胡玉音的原国营饮食店经理、今县商业局科长李国香(徐松子)与二流子王秋赦(祝士彬)联手,趁机将她定性为“反革命五类分子”中的“富农婆”,将之派去与原县文化馆馆长、今被人称作“秦癫子”的“右派”秦书田(姜文)一起清扫大街,桂桂身亡。运动中黎满庚昧着良心将胡玉音背叛,谷燕山则一直以老革命军人的标准诚实做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世道的荒谬从不停调换角色的李国香与王秋赦两人身上便可窥见。一起扫街时,胡玉音将自己的悲惨遭遇归罪于秦书田,后者曾在她与桂桂成亲之时唱了后被认为反革命的贺喜歌、在她新房子建成之时写了后被认为反革命的贺喜联。对于胡玉音的怨恨,秦书田并不多做辩解,相反时常暗中将她帮助。慢慢地,两人生出感情,计划着成为一家人好好生活,但前路充满血风腥雨。而在他们最艰难时,谷燕山从没忘伸手一帮。
1973
龙争虎斗 73 香港版
少林出了两名高徒韩李二人,韩早叛师门,买下一座孤岛以王者自封,并收买一帮打手秘密进行毒品生产。岛上的人一律不准携带武器,而且不准外人出入,除了三年一度的世界比武大会。受师傅的委托,李在警方安排下参加该次比武大会。以选手身份潜入了韩盘踞的孤岛。当晚的欢迎会之后,李深入该岛的地下室暗中调查,并打伤几名守卫。第二天,李出场迎战韩的得力助手敖家达,敖家达更是杀害李亲人的凶手。李一上场就表现了其超乎常人的出拳速度,三度在极短的速度将敖击倒在地。敖家达恼羞成怒,自知不是对手就企图暗算李,李丝毫不给予他机会。再几记重踢之后忍无可忍的李使出绝招将敖打死在擂台上。比武结束后,韩把美籍选手威廉士带到其书房,原来他怀疑昨晚潜入地下室的是所为威廉士,并残忍地杀害了他。韩还看中了为美籍高手卢柏,带他到地下室威逼其加入。当晚,李再次深入地下室,向警方发电报求援,不料惊动了警报。李将赶来的打手打得落花流水。在这次打斗中,李小龙共使用了齐眉棍、菲律宾短棍、双截棍三种武器,皆使得出神入化。充分展示他对各种武器熟悉和精通。李最终被在地下室的机关所困,被押上擂台。韩企图要卢柏杀害李,但遭到严词拒绝。韩派出的大力士却被卢柏击败。恼羞成怒的韩倾巢而出,叫所有的打手一起抓住李、卢两人。这时,被韩关在地下的岛民得到内应的帮助逃出牢狱,与韩的手下展开大规模的搏斗!李追韩至一间秘室内,秘室的墙壁全是玻璃,令李不禁迷失方向,差点被韩暗算。困惑之际,李想起师傅的教导:“打败幻影,就是打败敌人的真身”。李愤怒地击碎了室里的玻璃,一记强有力的侧踢将无出可逃的韩击倒,清理了少林门户。
1973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作家鲍瓦西里耶夫于60年代发表了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小说发表后,得到了很高的评价,相继被改编成了话剧和歌剧。1972年,导演斯罗斯托茨基又把它搬上了银幕,并由他和小说原作者鲍瓦西里耶夫共同编剧。影片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1975年又获列宁奖金。故事情节是:1942年夏天,瓦斯柯夫准尉带领两个班的女高射机枪手驻扎在一个小车站旁的村子里。车站周围是战略要地,敌机经常来轰炸或骚扰。一天,班长丽达在邻近的树林里发现了空降的德寇。于是,瓦斯柯夫带领一支由丽达、冉妮娅、丽萨、迦尔卡、索妮娅等五个姑娘组成的小分队到林中去搜捕德寇。在与敌人交战中,姑娘们一个个都牺牲了。班长丽达受重伤后不想拖累瓦斯柯夫,她托付瓦斯柯夫去找她儿子,随即开枪自杀。瓦斯柯夫满腔仇恨地直捣德寇在林中的扎营地,他缴了敌人的械,押着四个德国俘虏朝驻地走去。途中,他见到以少校为首的援兵迎面奔来,欣慰地因伤口流血过多而晕倒了。许多年之后,已白发苍苍、左手截去后按上假手的瓦斯柯夫带着已成长为青年军官的丽达的儿子来到当年战斗过的树林里,找到了当年这五个女兵的坟墓,给她们立了一块大理石的墓碑。一些没有经历过战争、到当地来旅游的欢乐的年轻人,不由自主地对着墓碑肃立致哀。影片要表达的思想是:战争本来不该是姑娘们的事,姑娘们应该和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但是,可诅咒的法西斯逼着一些柔嫩的姑娘在战争中失去了青春和生命。影片采用了鲜明对比的表现手法。导演用一组虚幻的彩色画面来表现女机枪手们曾经有过或可能会有的爱情和幸福,又用另一组严峻的黑白画面来表现女战士们现实的战斗生活。两组画面交替出现,使观众认识到:如果没有法西斯的侵略争,这些姑娘们的生活该是多么美好,残酷的德寇使她们的生活完全变了样子。影片谴责战争与人类文明、个人幸福绝不相容。影片中,回忆与现实这两组画面的汇合,既表现了女主人公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又歌颂了她们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影片的感人力量主要来自它的真实性。小说作者鲍瓦西里耶夫、导演斯罗斯托茨基、摄影师维舒姆斯基都参加过卫国战争,他们对战争有真切的感受。1992年春罗斯托茨基到北京电影学院讲课时,曾说:像他这样1922年出生的人,经历过这次战争的,只有百分之三的幸存者,他是这百分之三中的幸运儿,但他失去了一条腿,后来按上了假肢,是二等残废军人。战后他才从事电影,他拍摄的影片有《土地与人们》《临风而立》《等到星期一》等。他曾任第2届(1995)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又作为嘉宾参加了第3届(1997)上海国际电影节。通过本片,导演罗斯托茨基发掘了一批新演员,这批扮演女战士的青年女演员虽然没有参加过卫国战争,但在亲自参加过战争的原作者兼编剧、导演和摄影师的启发帮助下,她们感受到了卫国战争的气氛,从而真实地再现了她们上辈人的形象。如今,扮演丽达的依舍夫丘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