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总是春演员表

导演:沈浮
日期:1959-01-01
热度:5

上海吉祥里的一群普通家庭妇女,积极参加大跃进,纷纷要求走进工厂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居民委员会主任戴妈妈对这一想法给予全力支持,里弄相继成立起托儿所、食堂和缝纫组。但是,妇女们的热情行动却遭到各种落后思想的阻挠。王彩凤的婆婆刘大妈认为儿媳妇应该留在家中好好料理家务,虽然丈夫刘根发非常支持妻子,但刘大妈仍然非常生气,并找戴妈妈说理。戴妈妈批评她的落后思想,刘大妈亲眼看到托儿所、食堂办得非常好,放心地把孙子送进托儿所,与儿媳的关系越发密切。郑宝卿非常大男子主义,阻止妻子蔡桂贞参加生产组,虽然桂贞做到事业家庭两不误,他却仍与妻子闹别扭,桂贞怒极提出离婚。在戴妈妈的劝说下,郑宝卿认识到错误,夫妻更加和睦。缝纫能手陆阿凤因为怕自己的缝纫机被借用,没有参加缝纫组,但同志们无私的爱心与关怀使她深受教育,主动拿出缝纫机支援生产。各项工作蓬勃开展,吉祥里的生活更加美好。

导演(1)
沈浮(1905年3月23日—1994年4月27日),原名沈吉安,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内地导演、编剧、作家。1926年,自编自演喜剧短片《大皮包》。1933年,进入上海联华影片公司。1935年,执导喜剧电影《无愁君子》。1937年,自编自导剧情电影《自由天地》。1946年,执导剧情电影《圣城记》。1959年,执导剧情电影《老兵新传》,该片获得第一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技术成就银质奖。1963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北国江南》上映。1976年,执导剧情电影《阿夏河的秘密》。1980年,当选为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主席。1994年,沈浮获得首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会终身成就奖;4月27日,沈浮逝世。
演员(14)
张瑞芳,著名表演艺术家。1918年6月15日出生,原籍北京,生于河北保定。1935年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学习 ,并参加戏剧活动,曾演出《放下你的鞭子》、《黎明》等剧目。抗日战争爆发后加入民族解放先锋队,随北平学生战地移动剧团在各地宣传抗日救亡。1938年至重庆,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怒吼剧社、中华剧艺社等剧团任演员,在二十余部话剧中扮 演主要角色,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棠棣之花》、《屈原》、《家》、《北京人》等。  1940年在重庆参加拍摄影片《火的洗礼》。1946年任长春电影制片厂特约演员,在影片《松花江上》中以质朴的表演塑造了村姑妞儿的形象。1949年后相继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上影演员剧团团长。是全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中国影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影协 上海分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五、六届委员,全国妇联第四届执行委员。因主演影片《李双双》,1963年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张瑞芳主演的其他影片有《母亲》、《家》 、《凤凰之歌》、《三八河边》、《 大河奔流》、《泉水叮咚》等,并在《南征北战》、《聂耳》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表演质朴感人,富于激情。为新中国电影奉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喜剧形象——“李双双”。 张瑞芳曾是话剧舞台上闻名遐迩的四大名旦之一,从舞台到银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形象。2012年6月28日,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
孙道临,原名孙以亮,原籍浙江嘉善,1921年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导演、朗诵艺术家。多次获国内外电影艺术大奖,出任加拿大蒙特利尔等国际电影节评委。历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华夏影业公司艺术总监。2007年12月28日上午8点59分,因心脏病突发,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6岁。  孙道临幼年时代生活在一个知识家庭。1938年入 燕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曾参加燕京剧社的演出,在校期间曾演出过《雷雨》、《生死恋》等剧。  1941年燕京大学关闭,孙道临失学,1943年加入中国旅行剧团,正式开始演员生涯。1943-1944年先后加入中国旅行剧团、国华剧社、南北剧社,演出过话剧《雷雨》、《日出》、《家》、《茶花女》等,并导演《青春》一剧,开始在舞台上崭露头角。  1945年抗战胜利后复学 ,1947年燕京大学毕业,并加入北平艺术馆。翌年入清华影片公司,演出了黄宗江编剧的《大团圆》,孙道临仍扮演三弟,从此登上银幕。1949年,孙道临参加了上海远东影业公司《大雷雨》的拍摄,并在昆仑影业公司完成《乌鸦与麻雀》一片的拍摄。此片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  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导演。是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先后主演 《渡江侦察记》、《家》、《不夜城 》、《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李四光》、《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十余部影片,塑造了各种银幕形象。曾为《王子复仇记》、《白痴》等二十余部外国影片配音。解说的影片《鲁迅传》。  1984年后孙道临自编自导影片《雷雨》、《非常大总统》,并在两片中分别饰演男主角。1992年执导了根据肖复兴小说改编的电影《继母》。2001年,80岁的他导演的电影《詹天佑》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出版有诗歌散文集《走进阳光》、盒带《唐诗欣赏》等。
范雪朋(1908年8月31日-1974年4月2日),原名姚雄飞,女,江苏宜兴人。1926年出演处女作《娼门之子》,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中国影协第三届理事。代表作有《儿女英雄》、《啼笑因缘》等。1974年文革期间因肺癌逝世。
沙莉(1924年9月12日-2009年1月25日),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协会会员、上海电影家协会会员、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沙莉于2009年1月25日凌晨因病逝世,享年85岁。 1924年9月12日出生于上海的沙莉,解放后先后在上海长江电影公司、上海国泰影片公司和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1953年正式转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于1979年2月退休。
温锡莹1947年加入国泰影业公司任演员,参加拍摄《遥远的爱》、《痴男怨女》等影片。后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导演。曾执导影片《特殊家庭》。1957年因在《钦差大臣》中魏市长一角配音,获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个人一等奖。
陈立中,1916年出生,中国电影女演员。原名陈青竹。生于河北深泽。学生时代就参加了学校的话剧演出。1938年加入冀中军区火线剧社。解放前夕,年仅三十岁的她就开始扮演老中年妇女的形象。1956年扮演总政文化部《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中的李大娘,获演员一等奖。之后又在同名影片中成功地扮演了这一形象。1958年转业任安徽话剧团团长。
汪漪的原名叫汪淑宜,1925年出生,原籍江苏武进。复旦大学肄业后从事戏剧表演,加入著名的苦干剧团。战后与苦干剧团大多数成员一起加入文华电影公司。她的代表作品是电影《太太万岁》,以后又拍摄了《鸡鸣早看天》、《三人行》等影片,还在《三毛流浪记》中露了一面。沈浮于1959年导演的《万紫千红总是春》算得上汪漪五十年代的代表作。1980年代,汪漪重新焕发艺术青春,渐入佳境,接连出演了《半张订婚照》、《卖大饼的姑娘》、《黑炮事件》、《苦藏的恋情》等影片,其中《黑炮事件》中她扮演的马列主义老太太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如今,汪漪老师依旧生活在上海,成为了上海电影的见证人。
85“后新锐电影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导演家协会会员,深圳市青年联合会青年委员、国际狮子会D380深圳狮子会会员。  民族:汉  籍贯:辽宁省沈阳市  生日:1987年04月26日  身高:181cm  学历:北京师范大学表演系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个人荣誉:第四届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新锐导演奖  导演作品:  2011年6月  电影《暴走妈妈》  影片殊荣:  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新人导演提名奖、最佳女配角提名奖(黄英、蒋光琳)  第三届纽约中国电影节亚洲最受欢迎艺人奖、展映影片  第四届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新锐导演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提名  2012Tenerife国际电影节最佳制片人奖、最佳影片提名奖、最佳音乐提名奖、最佳电影剧本提名奖。  第二十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展映影片  第一届西部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第十一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华语影片展映启动仪式特邀影片  第十九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展映影片  第12届韩国光州国际电影节展映影片  第六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展映影片  第五届新人电影节展映影片  2012年1月  微电影《一个无信仰的贼》  第十九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首届网络电影评选活动“最佳网络电影创意奖。  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微电影节开幕影片。  参与项目:  电影《钢的琴》——执行导演、剪辑  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2010年11月,香港亚洲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特别提名”  第三届悉尼中国电影节“评委会特别推荐奖”  第28届迈阿密国际电影节“最佳国际电影奖”  第1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艺术探索奖”、“最佳女演员”提名、“最佳男演员”提名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最佳女演员”  第14届电影华表奖优秀女演员提名、优秀编剧提名;优秀故事片《钢的琴》(十部电影并列获奖),优秀新人导演。  第28届电影中国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提名《钢的琴》、最佳导演提名、最佳编剧提名、最佳男主角提名、最佳女主角提名  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提名《钢的琴》、最佳导演提名、最佳原著剧本提名、最佳男主角提名、最佳女主角提名、最佳摄影提名、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提名。  第20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之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评委会特别奖  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费西比国际影评人奖  爱奇艺“改变视界影像中国”年度盛典,年度最佳女演员奖  2011青年电影手册年度华语十佳影片、年度女演员  第3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奖提名最佳电影、年度男演员、年度女演员  第三届“中国影协杯”优秀电影剧本  2012年  制片作品:  电影《柠檬》  导演:章家瑞  主演:立威廉(新加坡)、金莎、洪晓熙(韩国)、谭杰希  剧情简介:  《柠檬》讲述的是段奇妙的异国恋情,故事以普州太后许黄玉和中韩友好往来的传奇故事为切入点,通过现代韩国公主到中国寻根,展现发生在四川安岳柠檬果园内的情感故事。
黄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代表作有《青春之歌》《十月西行》等著名作品。
李保罗(1911.4.3-1997) 原籍河北深县,生于天津,1924年毕业于天津西开中学。1929年毕业于天津法汉专科学校。曾主持“鹦鹉剧团”、“天津职业剧社”、“天津工商学院话剧团”、“大亚剧团”,任导演、演员。1948年后在上海“中电”二厂、昆仑影业公司、国泰影业公司、大同电影公司任演员。1952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他从影四十年拍摄了五十多部影片,表演朴实自然,是一位很有艺术修养、精于表演艺术的演员。
上海电影制片厂二级演员。1929年12月生,山东人,原华东革大文工团演员,1952年踏进电影 曹铎界,先后拍了60多部影片,十余部电视剧,扮演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他主演的影片有《鸡毛信》(演民兵小队长)、《伟大的起点》(演小秦)、《老兵新传》(演拖拉机手刘成光)、《乘风破浪》(水手老于)、《聂耳》(饰宋怀昭)、《51号兵站》(饰葛海生)、《李双双》(饰会计彦矛)、《难忘的战斗》(饰账房先生)、《喜盈门》(饰强英爹)、《大泽龙蛇》(饰陈工头),《阿Q正传》(饰红鼻子...
赵抒音,1924年5月出生,河南开封人,中国大陆女演员。1944年毕业于昆明云南大学附属中学。1945年在重庆任中国电影制片厂演员,主演《还我故乡》、《万象回春》等影片,同时参加《清宫外史》等二十余部话剧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