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梨花压海棠(上部)演员表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日期:1962-01-01
热度:4

因工作之需,亨博特寻找住房,因此结识了寡妇夏洛特及其妖精一般的女儿洛丽塔。夏洛特迷上了这位儒雅庄重的大学教师,一心与之交往;而亨博特却迷恋上了青春逼人的洛丽塔,为了和这个精灵长相厮守,甚至违心与夏洛特结婚。他将对洛丽塔的情感全部写进日记,锁入抽屉。直到某天夏洛特打开了潘多拉宝盒,他们的命运从此改变……

导演(1)
斯坦利·库布里克是过去40年间始终最吸引人的电影制作人,他的作品受到的赞扬几乎和招致的咒骂一样多。影片中不可思议的视觉风格为他赢得如潮好评,而他非传统的叙述感又常常会引来轻蔑的挑剔。尽管如此,他在重复和模仿主导的传媒圈仍旧是一位独一无二的艺术家。  香港百老汇电影中心附设的餐室即以他的名字命名,以兹记念。  在好莱坞,有一个人似乎很少被人想起,但提起他又人人肃然起敬,这便是大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当然,提起库布里克就咬牙切齿的人也大有人在,那便是与他合作过的演员们,从主演《斯巴达克斯》的柯克·道格拉斯开始,人人都说这位导演是疯子、是虐待狂。而库布里克对这些大牌明星们也嗤之以鼻,提起好莱坞他更是从来不说好话,他宁愿长年住在英国伦敦的郊外,也不愿在贝伐利山与那些“白痴”、“势利眼”照面。  与大多数美国导演相比,库布里克的作品少得可怜,如果将他早期个人制作的实验性影片也算入的话,只有不到二十部。库布里克早年曾是记者,对电影的狂热,使他很快便成为地下电影的代表人物,他超常的才华引起了好莱坞的注意。从60年代开始,他成为一位职业电影导演,八十年代国内观众看过的《斯巴达克斯》便是他进入好莱坞的第一部作品。但库布里克对拍摄这样的商业片似乎不感兴趣,很快他就以自己独特的个性让制片商和观众连连吃惊。电影学者大多将库布里克看作是战后现代主义电影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力求表现荒诞的人生和悲剧化的哲理,现代主义电影大师如伯格曼、安东尼奥尼、费里尼等人的作品也大多如此。  六七十年代是库布里克创作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美国社会和文化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这给了库布里克无限的灵感。《奇爱博士》是一部有关未来战争的梦魇般的黑色幽默剧,叙述了核恐惧笼罩下未来世界的毁灭。它以独特的视角突出了这样一个主题:核恐惧、核危机不过是人性危机的外在表现。人的危机存在一日,文明的危机便会存在一日。《罗丽塔》改编自著名作家纳博科夫的同名小说。到1997年它已经被三次搬上银幕,库布里克的这部被大多数人公认为最好的一部。完成于1971年的《发条桔子》是部有强烈的六十年代“嬉皮士”文化色彩的影片,它也是库布里克最成功的代表作。影片通过青少年犯罪及社会权力机构对青年的迫害这两条线索,表达了库布里克对六十年代一系列文化、政治、伦理现象的看法及态度。影片中的暴力场面引起了观众的惊愕。暴力问题是贯穿于库布里克影片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一方面,库布里克反对暴力,尤其反对暴力对人性的损害。另一方面,出于对道德沦丧、暴行肆虐的社会现实的憎恶,他认为对待暴力也只有使用暴力。尤其是在个人受到社会权力机构的压抑与异化时,果敢地使用暴力来反抗是唯一的自我解放途径。《2001:太空漫游》则是一部对人类历史进程进行史诗般描绘的科幻片。很多年过去,这部影片仍被多次评为“有史以来最佳的科幻片”。这部作品以一种冷峻、客观的风格和高度的庄严感与使命感探讨了人类未来的存在前途,库布里克赋予这部影片最富哲理意味的主题是:人于进化、发展的历史中,于茫茫的宇宙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而不得,最后终结于漂泊和毁灭。  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库布里克只拍了三部影片,即《巴里·林登》、《闪灵》和《全金属外壳》,这些作品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较大的差异,显示出他善于驾驭不同题材,掌握不同风格的能力。《巴里·林顿》以其优美的影像造型和古典音乐的运用令无数观众倾倒。《闪灵》则将七十年代以来恐怖片的创作推向高潮。一个大雪封山的冬季,看守宾馆的作家疯狂的杀戮直到今天仍让许多观众难以忘怀。高度电影化的造型手段也让人们看到了这位导演的非凡功力。《全金属外壳》则是一部越战题材影片。越战片在当今美国影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类型,大有泛滥之势。库布里克选择的视角较为新颖,深入细致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变化,在众多同类题材影片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库布里克的作品尽管不多,风格样式也灵活多变,但有一点是一脉相承的,那就是力求以电影来体现哲理化的意蕴,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影片的观赏性,但他特立独行的思索给影坛注入文化与哲理的亮色。他对影像的极致化追求丰富了电影语言,在这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国际先驱者论坛报》曾把他与意大利的费里尼、瑞典的伯格曼、日本的黑泽明列为当代世界上最重要的四位电影导演,许多文化学者在研究社会思潮与文化现象时,也常以他的作品为分析对象。美国电影史学家彼得·科维曾这样说:“库布里克敢于蔑视社会常规,拓展题材领域。他的每部作品都不是随时间流逝的平庸之作。”不久前,美国著名电影杂志《好莱坞报道》在全世界500位导演中评出40位“最有影响力”的导演,库布里克排名第五,可谓实至名归。
演员(20)
詹姆斯·梅森(James Mason),1909-5-15~1984,血型O型,这位伟大的英国演员出生在英格兰的约克夏郡,他最早的理想是当一名建筑师,不过他在剑桥学习建筑期间却被表演艺术的魅力所感染,这为他日后走上从艺之道埋下了伏笔。他因出演影片《虎胆忠魂》而被大家所熟知,《虎胆忠魂》获得第一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当然梅森的表演绝对是功不可没。  到了好莱坞之后,梅森更演出一些精心调选的角色。在一些份量很重的影片中,他在片中所散发出来的文雅的魅力比他在英国本土所饰演的那些雅痞更令人神驰,比如在《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1949)中他饰演了作家福楼拜;在中世纪的冒险故事《古堡藏龙》(The Prisoner of Zenda,1952),他一人分饰王子和村夫两角;在《恺撒大帝》(Julius Caesar,1953)中,梅森与马龙·白兰度等众多明星一起,把罗马宫廷内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演绎得入木三分。《一个明星的诞生》(A Star Is Born,1954)则让梅森达到另一个事业的高潮,这部重拍自1937年的同名片让他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和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而在其后的整个五六十年代,梅森一直保持了很好的演艺状态和高出产率。  年事渐长的梅森依然没有离开银幕,除了支持一些非英语片,给他们当制片外,他同样活跃在好莱坞,在希区柯克的经典片《谍海疑云》(North By Northwest,1959)中,他的表演几乎抢了主演加里·加兰特的风头;而斯坦利·库伯力克(Stanley Kubrick)的导和他的演则让《洛丽塔》(Lolita,1962)成为情色经典片;1978年他在《上错天堂投错胎》(Heaven Can Wait)中的表演让病人乔丹先生成为另一个影史上令人难忘的角色;1982年的《裁决》(The Verdict,1982)中,他扮演保罗·纽曼法庭上的死敌,一个精明残忍的律师,这个令人切齿的角色为他获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而两年后,詹姆斯·梅森因为心脏病在瑞士洛桑的家中去世。
生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成长于纽约布鲁克林区。学生时期有过舞台表演经验,1941年首次登台百老汇,同时开始在影片中扮演一些小配角。两年后进入哥伦比亚公司,直到1948年出演《死吻》中的女招待才引起关注,不久即成为主要演员。1951年出演《美国的悲剧》中的受骗女工,更使其声名远播,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50年代中期曾一度回到舞台,到1959年才再度在银幕出现,并以《安妮.弗兰克的日记》和1965年的《一块蓝布丁》中的母亲角色两次荣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金像奖。1972年以《海神号历险记》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其它主要还有《纵横天下》、《喋血摩天岭》、《从未讲过的最伟大的故事》、《风流奇男子》、《钻石》、《三姐妹》、《卢布林的魔术师》等。
苏·莱恩,美国演员、模特,生于美国爱荷华州达文波特。曾于好莱坞职业学校学习。以影片《洛丽塔》获好莱坞外国电影记者协会1962年最有前途女新人奖,这是她初上银幕。但由于个人原因,这位新星很快就消失在观众的视野中。
理查德·亨利·谢勒,CBE(Richard Henry Sellers,1925年9月8日-1980年7月24日),为人熟知的是他艺名彼得·塞勒斯(Peter Sellers),是位演技极为精湛的得奖影星、喜剧演员,自1950年代至1980年此30年演出电影几乎部部叫好又叫座,最著名代表作是嘲讽冷战年代核战氛围的黑色喜剧电影(他一人分饰戏中三角)《奇爱博士》,与闹剧笑片经典《粉红豹》里扮傻癫侦探、口齿不清的法语腔英文“克鲁梭”探长(竖领风衣拿支放大镜、两撇八字胡搞笑形象),与演出虚构角色、19世纪华裔美国留辫子吊眼睛、卷曲长指甲侦探《傅满洲》,每次演出白人笑声不断但是唐人街华人抗议声也不断;名利双收之余,与当时英美影坛几位女影星八卦新闻绯闻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