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城下 1964演员表

导演:林农
日期:1964-07-29
热度:5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某城市。被我军释放的郑汉臣回城后,即受到蒋嫡系203师的怀疑,而且连上司369师师长赵崇武也牵扯进来。为了瓦解敌人,我军姜部长深入敌穴,动员赵率部起义。赵犹豫不决,此时203师参谋长钱孝正发现共产党和赵有瓜葛,欲逮捕姜被赵设计送回。不久南京胡高参来视察防务,他也发现赵思想苗头不对,他一面假惺惺安怃,一面派人调查赵通共的证据。在突围中,赵率369师打头阵,却胳膊受伤,在不经意间他发现了蒋介石要处决他的密电,赵对蒋不再抱任何幻想,决心倒戈,密秘联系姜部长,决定阵前起义......

导演(1)
林农(1919—2002)四川省南充县人,中国导演。其导演的《甲午风云》、《西安事变》等影片深入人心。  林农(原名粟多泽),1919年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县,1938年9月奔赴革命圣地延 安参加革命。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考入鲁迅艺术学院学戏剧。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鲁艺毕业后,在鲁迅艺术学校文工团当演员,曾参加《钦差大臣》、《日出》及歌剧《白毛女》的演出。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随东北干部团奔赴解放区东北文工团,后来调到沈阳东北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任讲师。解放后,先后在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创作工作。 林农曾任东北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讲师,解放后先后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创作工作,在《卫国保家》、《上饶集中营》、《丰收》中任副导演。先后拍摄了《小姑贤》、《神秘的旅伴》、《边寨烽火》、《党的女儿》、《甲午风云》、《兵临城下》、《艳阳天》、《金光大道》、《闯王旗》、《大渡河》等多部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林农的导演手法简练、结构严谨,刻画人物精细,并善于发掘演员。李默然、王晓棠、达奇等著名演员都是通过他的作品第一次登上银幕。  除导演作外,林农还编写了电影文学剧本《西安事变》等。
演员(10)
中叔皇 (1925年7月14日-2005年8月25日) ,出生于南京,中国内地演员、导演。代表作独立大队,渡江侦察记,兵临城下
张然,中国大陆女演员。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2005级本科班,与杨幂、袁珊珊是同班同学。曾在《红楼梦中人》北京赛区成为林黛玉候选人。在《维纳斯之恋》《家有儿女》《逆战》《千山暮雪》等一系列的电影及电视剧中都有不错的演出,其中《千山暮雪》中的刘悦莹一角令她获得了不错的人气。
李默然(1927年12月21日—2012年11月8日),原名李绍诚,出生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原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中国内地演员。1946年,主演个人首部话剧 《风雪之夜》 。1951年,凭借话剧《曙光照耀莫斯科》获得东北地区话剧汇演优秀表演奖。1960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甲午风云》。1964年,主演战争电影《兵临城下》。1977年,主演悬疑电影《熊迹》。1981年,主演剧情电影《检察官》。1984年,在剧情电影《花园街五号》中饰演市委第一书记韩涛,他凭借该片入围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1986年,中国戏剧家协会授予李默然“话剧表演艺术家”称号和“话剧终身荣誉奖”。1988年,由其出演的近代剧《末代皇帝》播出。1995年,参演小剧场话剧《夕照》,这是李默然戏剧表演生涯中出演的最后一部话剧。2001年,出版自传书籍《从“初恋”到年届花甲——表演艺术探索》。2007年,李默然获得第17届白玉兰戏剧艺术奖“终身成就奖”。2012年11月8日,李默然去世,享年85岁。
庞学勤(1929年5月4日—2015年10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阜东县东坎镇,中国内地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1956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边寨烽火》。1959年,主演剧情电影《战火中的青春》。1962年,庞学勤被中国文化部评为中国电影二十二大影星。1965年,主演剧情电影《烈火中永生》。1971年,担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的团长。1984年,主演剧情电影《花园街五号》。1991年,主演剧情电影《追赶太阳的人们》。2014年,庞学勤获得第2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2015年10月12日上午,庞学勤在珠海逝世,享年86岁。
陈汝彬,一名演员,代表作品有《昨日的承诺》。
赫海泉,1925年出生于沈阳。是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演员。他一生大多贡献给了话剧艺术,1963年偶然走上银幕,参加了《兵临城下》、《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直奉大战》等影片的拍摄。
王秋颖(1924年-1984年1月),话剧演员,吉林长春人。1945年后任长春星火剧社、辽吉军区分区宣传队演员。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辽西话剧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演员。1956年获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演员二等奖。
陈汝斌(1932---2012)北京人,珠宝商家庭。从小是个京戏、曲艺和电影迷。在北平志诚中学和中大附中读书时,参加学生进步剧团。1950年初,考入东北鲁迅艺术学院,年底又考入北京表演艺术研究所。1951年选送到东影演员科任配音演员。1957年,因批评长影领导“官僚主义”,被扣上“右派”帽子,下放到制景车间干杂活,后被赶到长白县修路。1974年调任译制片室演员兼译制片导演,1983年初任长影演员剧团团长,1984年任长影译制片分厂厂长。后曾任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从参与《夏伯阳》配音开始,几十年来,为20多个国家近500部影片的男主角和重要配角配录中文台词。如观众熟悉的《夏伯阳》、《复活》、《茹尔宾一家》、《疯狂的贵族》、《被开垦的处女地》、《静静的顿河》、《大家庭》、《蝴蝶梦》、《侦察英雄》、《一个国王在纽约》、《舞台生涯》、《神秘的黄玫瑰》、《战地浪漫曲》等。他的戏路子宽,配音对象广,古稀老人、年幼稚音、王公大臣、庶民百姓、叛徒特务、流氓小偷,都能熟练掌握。担任主配的《舞台生涯》,导演并配音的《神秘的黄玫瑰》分别获得1980年和1983年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此外,完成了40余部译制片导演工作,参加了百余部外国电视系列片的配音工作。其中为巴西电视剧《女奴》中莱昂休配音,获电视“飞天奖”最佳男配音演员奖。影视表演方面也较出色,相继参演《寂静的山林》、《地下尖兵》、《兵临城下》、《钢铁巨人》、《济南战役》、《保密局的枪声》、《黄英姑》、《残雪》、《大渡河》、《灯》、《女人的力量》、《冒名顶替》、《解放》、《昨日的承诺》等20多部故事片及《长夜春晓》《光荣街十号》《太阳滴血》等上百集电视剧。角色多为反派。
王澍,1928年生,哈尔滨人。新中国成立前投身革命,曾为苏联红军担任翻译。1943年肄业于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俄国学校)。1945至1948年先后任苏联电影输出输入公司长春办事处翻译、东北电影制片文工团员、放映队队长等职。  1949至1962年分别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翻译兼副组长、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苏联教师的授课翻译等职。1963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任演员。曾扮演过《内蒙春光》中的大喇嘛、《停战以后》中的朱伯涛、《小兵张嘎》中的王翻译官、《兵临城下》中的牛师长以及童话故事片《下次开船港游记》中的白瓷人和《奔向银幕的马》中的黄默等。  他曾翻译苏联影片《伟大的挫折》(合译)、《夏伯阳》、《红领巾》、《小船长》、《小海军》、《卓娅》(合译)、《驯虎女郎》、捷克斯洛伐克影片《姐妹》、匈牙利故事片《火》、保加利亚影片《丹卡》、民主德国影片《冷酷的心》等30余部。还有其它译作发表在国内有关刊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