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击钢琴师演员表

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
日期:1960-11-25
热度:5

为斩断不愉快婚姻回忆而隐姓埋名的钢琴师──爱德华,以假名──查理在巴黎一间默默无闻的小酒馆里担任伴奏钢琴师,生活单调且单纯。一日,多年未见的弟弟因躲避黑道仇家的追杀而闯进了他的生活中。 弟弟奇哥在酒馆里恣意玩乐,并透露了哥哥查理原是显赫一时的钢琴师的往事,此举引来脾气古怪又爱吹牛的酒保──蒲利的仰慕和奉承,也深深吸引了女侍──莲娜。兄弟两人的关系为众人所知后,弟弟又再度逃亡,不死心的匪徒于是决定将矛头转向查理。 仰慕查理的女侍莲娜开始频频主动示好,原本孤独沈默的查理渐渐为热情的莲娜所打动,两人关系渐见亲密,莲娜并试图怂恿查理恢复本名也恢复自我,重新走回舞台。 匪徒用计绑架查理与莲娜失败后,两人相偕逃亡,受到查理拒绝友谊和莲娜打击其男子气概的蒲利终于心生恨意,于是背叛查理与莲娜转而投效恶徒,几度阻挠两人的逃亡。 受到挟持和生命威胁的查理在混乱中刺杀了蒲利,最终为莲娜所救出,两人驾车逃亡。查理不愿莲娜继续犯险而将她送走,独自和兄弟奇哥在其父母的家会合,不料匪徒早已将其双亲赶走,行迹再度败露。 不放心的莲娜又回到查理身边,决心与查理共进退,两人在激烈的枪战中相偕逃逸,然幸运之神不予眷顾,莲娜终于中弹滚落斜坡,独留查理一人。 查理再度回到了往昔的小酒馆中,一切又回归起始,景物依旧的酒馆里来了新的女侍,在物是人非的哀伤里,查理仍是那个狐独的钢琴师。

导演(1)
法国导演。从小酷爱文学和电影,15岁在巴黎发起电影俱乐部。1953年进入法国农业部电影处,后在《电影手册》和《艺术》杂志任编辑和撰稿人,成为著名影评家。《论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1954)被视为新浪潮运动的纲领与宣言;《法国电影在虚假中死去》(1957)预告了“第一人称”影片的到来。  他的电影名作有《四百击》、《朱尔与吉姆》、《日以继夜》、《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最后一班地铁》、《隔墙花》等。特吕弗终身难忘他的童年生活,早年的坎坷经历,被他一遍遍用非常真切自然,而又十分忧郁的影象形式再现出来。这些电影作品呈现了一个叛逆传统、反抗次序的电影艺术家,以及他的心路历程。跟别的新浪潮导演相比,特吕弗避免了政治化倾向,风格雅俗共赏,显示出雷诺阿等人的影响。他欣赏的好莱坞影人包括希区柯克、霍克斯、约翰·福特和奥逊·威尔斯。他认为电影应该模仿生活,但比真实生活更浪漫化。在某些作品中他也会亮相在银幕上担任演员。
演员(4)
用艺术家来称呼Charles Aznavour是非常准确的,他是个电影明星,歌曲作者和歌手。曾经在白兰地酒厂工作过的Charles Aznavour生于1924年,这是一位法国最受欢迎和最持久的歌手。他的家庭是从前苏联的亚美尼亚移民到法国的,在他幼年的时候他的父母(都是艺术家)就向他介绍了世界的大舞台,在他9岁的时候就开始直接与音乐打交道了,后来他在唱歌方面有了突破,当时最著名的歌手Edith Piaf(1915-1963)闻讯后亲自来听他演唱,并亲自安排他在法国和美国等地的许多演出,介绍这位歌坛奇才。他作为一个电影明星曾经参加过60部电影的拍摄,作为歌曲作者他曾经写了一千多首歌曲并为许多音乐剧谱曲,1996年被列入歌曲作者名人堂(Songwriters Hall of Fame)。作为歌手他曾经登上世界最负盛名的卡内基剧场举办独唱音乐会。亚美尼亚为自己国家有这样优秀的艺术家感到骄傲,将他的巨大雕塑耸立在他家乡Gyumri的广场中。年迈的他现在仍然活跃在艺术的宫殿中,在80岁的时候出版了新专辑《Je voyage》。
玛丽·杜布瓦(Marie Dubois,1937年1月12日-2014年10月15日),生于巴黎,法国演员。毕业于法国国立高等戏剧艺术学院。作品有《最后的季节》、《最后的季节》、《落入地狱》、《文森特的朋友》等。
获得了法国文化部授予的 艺术和文学勋章(军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