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穴追踪(1956)演员表

导演:黄灿
日期:1956-04-01
热度:6

1950年代,北方某城市。刚解放不久的城市百废待兴。国际上敌对势力和国内隐藏着的特务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时刻准备搞破坏活动。侦察员李永和侦察回来,侦察处长陈惠远又给他布置了新的任务。

导演(1)
演员(18)
李雨农,1924年1月出生,辽宁省八面城人。1942年考入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专科。1945年毕业后,曾在四川及北京等地从事演剧活动,演过《风雪夜归人》(饰学生)等剧。1950年入北影厂演员剧团。期间,一度转入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任编导。编导过《优选法》、《汽车节油》、《群钻》等多部科教片。还与崔嵬等人担任过大型话剧《冰川春水》指导。北影期间,参拍过30多部影片,主要有《一贯害人道》(铁匠)、《英雄司机》(小赵)、《停战以后》(司机)、《虎穴追踪》(地下党老钱)、《粮食》(康成)、《智取华山》(侦察员朱开富)、《汾水长流》(周和尚)、《寻爱记》(售货员李勇)、《红色背篓》(马经理)、《青春之歌》(教师赵毓青)、《祝福》(小伙子)、《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司药王文明)、《浪涛滚滚》(胡士信)、《柳暗花明》(大队书记李长峰)、《孔雀公主》传旨官、《血,总是热的》(胖经理)、《他们在相爱》王慧父、《四个小伙伴》胖司机、《碧血宝刀》(船头)、《白衣侠女》(高老实)等。除《寻爱记》等少数影片,大多是配角。看片中发现,至少在10余部影片中客串龙套角色。如《北国红豆》中的校长、《红楼梦》中的和尚等。此外,参演过《感情》、《红线记》(祁老炳)、《都市的记忆》(主角李爷爷)、《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贫协主席李宝堂)及《进贡》(编导)等电视剧。
印质明(1928年-2008年10月8日),中国电影、话剧演员。河北香河人。1950年天津津沽大学工厂管理系肄业。1953年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结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1964年任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编导。2008年10月8日逝世。现安息于天津元宝山庄生命纪念公园。
李景波,中国早期电影演员。1933年,入北平北华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后辍学。1935年,加入中国旅行剧团任演员。1939年先后在民华,新生等影片公司任演员,参演影片《孔夫子》等。后赴香港拍摄影片《孤岛天堂》。1942年重返话剧舞台,先后在中国旅行剧团,上海影人剧团等剧团任编导和演员。1948年,在中电三厂所摄《碧血千秋》等影片中饰演角色。解放后,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主要作品有:《儿女亲事》、《一贯害人道》、《新儿女英雄传》、《新局长到来之前》、《祝福》等。
李林(1920—1992)电影演员。黑龙江巴彦人。1937年11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的李林考入“满映”,1938年开始银幕生涯。抗战胜利以后,他在“中制”管辖下的“东影”工作,1946年在张瑞芳主演的《松花江上》中扮演一个凶狠残暴的日本工头,1948年2月来到北平,不久成为北影演员。 表演代表作品有故事片《内蒙人民的胜利》《钢铁战士》《虎穴追踪》《党的女儿》等。
刘增庆(1933—1985)电影演员。辽宁大连人。1954年考入北影演员剧团。1955年任长影演员。1962年任大连市话剧团演员。表演代表作品有故事片《神秘的旅伴》《虎穴追踪》《如此多情》《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http://www.cfs-cn.com/Item/834.aspx)
李亚林(1931--1988)电影演员、导演,辽宁安东(今丹东)人。1953年毕业于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演员班。历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峨眉电影制片厂演员、导演,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国老一辈配音艺术家、背景电影制片场演员。解放后入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56年后,曾主演《虎穴追踪》等影片。向隽殊从影后主要的是从事电影配音工作,先后为《俄罗斯问题》《攻克柏林》、《真正的人》、《流浪者》、《一仆二主》、《静静的顿河》、《寡妇》、《人生》、《复活》、《忠诚》、《人证》、《舞台生涯》、《寅次郎的故事》等400余部外国影片配音。1986后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
莽一萍(1929,5,5---1990,5,14)曾用名露丝、依萍。原籍吉林省吉林市,出生于北平。蒙古族。早年在北平孔德小学读书。1941年起先后就读于北平慕贞女子中学和辅仁大学附属中学。1944年随母亲到吉林看望病重的祖父,被当地的邻居推荐到一个业余剧团--兴农剧团当演员。同年入“满映”任演员,演出过《新生》等话剧。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紫丁香》,担任女主角。因“满映”垮台而没有完成。1945年9月加入东北电影工作者联盟,同年10月入东北电影公司任演员。1946年7月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在经典影片《松花江上》中饰演母亲,曾为影片《小白龙》配音、配唱。1948年3月随“长制”迁至北平。其间,演出过《万世师表》、《风雪夜归人》、《姜家老店》等话剧。后入上海清华影片公司任演员,在吴永刚导演的影片《飞红巾》中饰女主角,因北平的解放,此片没有完成。1949年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曾在《虎穴追踪》、《前哨》、《暴风骤雨》、《海上明珠》、《祭红》等影片中饰演角色,以塑造坏女人形象见长。她凶狠的造型,沙哑的嗓音只要在银幕上一出现,就会使观众过目不忘。此外,她还为墨西哥影片《玛利娅》、电视连续剧《诽谤》,日本影片《冰雪之门》中的角色配音。在北影期间,还演出过《妇女代表》、《警告岬》、《文成公主》、《日出》、《第十二夜》、《柜中缘》、《兵临城下》、《主课》、《毕业新歌》等话剧。参加拍摄的电视剧有《新盖的宿舍楼》、《银锁链》等。她以演正面人物开始电影艺术生涯,而又擅演反面角色,并注意从内心刻划人物,挖掘人物的灵魂,揭示人物的本质。表演真实、自然,独具特色。
1932年1月出生于南京。1950年9月在南京明德女子教会学校中学毕业后,放弃了去金陵女子大学外语系的学习机会,转而考上了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电影学校(现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叶琳琅学习努力,刻苦用功,各门功课均名列前茅。毕业后,叶琳琅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1955年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四十年来,她参加过《如此多情》、《笑逐颜开》、《铁道卫士》、《小字辈》、《不该发生的故事》、《血色清晨》、《雾野》等五十多部电影、电视剧的拍摄,为《保尔·柯察金》等四十多部译制片的主要角色配音,并主演过《霓虹灯下的哨兵》等几十部话剧。她的表演生活化,人物特性鲜明,尤其是以演反面人物和喜剧人物见长。她所扮演的角色即使只有几个镜头,都要倾注自己的全部热情创作,力争“人各有貌”。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2008年,叶琳琅出演由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一角。
张凤翔,1928年生于河北省涉县,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9年调入北影任演员,参加了《吕梁英雄传》的拍摄。参加志愿军赴朝鲜作战后于1956年调入长影剧团任演员。先后在《上甘岭》、《虎穴追踪》、《试航》、《青云曲》等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1958年进上海戏剧学院编导进修班学习,回厂后做导演。1974年调入峨影,先后执导了《三进山城》、《春潮急》、《并非一个人的故事》、《玉色蝴蝶》、《杜鹃啼血》、《天堂之门》等影片。
李颉,电影演员。北京人。1949年参加革命。195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后任长影演员。表演代表作品有故事片《神秘的旅伴》《甲午风云》及电视剧《红楼梦》等。(http://www.cfs-cn.com/Item/852.aspx)
是一种性格类型: [不善表达/疑心大型],其具体表现为:在乎身边各人对自己的评价及观感,不善表达个人情感,先考虑别人感受
演艺生涯:  安震江是一位以饰演反面人物见长的电影演员。1928年10月生于北京昌平县沙河镇上东廓村的一个家庭。六岁时,他离开乡村来到北京。那时,这些家庭都望子成龙,安震江家当然也不例外。在他不满八岁时,便被家里送到崇文门外的一家私塾学堂读书。1942年,安震江毕业于北平私立德新小学。随后,他在北平市立九中、北平汇文中学、北平私立辅仁大学附中度过中学时代。  安震江天性活泼,自小爱说好动,在读小学时便接触到电影和话剧,井对...